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76|回复: 1

中国橡胶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18: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橡胶的发展史
. S  z: C6 U5 c9 y$ k  P+ F ; B8 {6 S4 s8 U
   
4 Q0 p9 m' W* ^( u% v! ?. \    橡胶,这大自然的绿色精灵;橡胶,这人类的绿色神话。整个人类将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记住它白色乳汁里流淌的传奇故事;以无比感激的心情记住它对人类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 L+ q8 h' ?7 @( g3 p+ \+ ^1 m. ~8 d8 u6 _
    橡胶具有多种良好的特殊性能,如:弹性、绝缘性、耐磨性、气密性、柔韧性等等,因此用途极为广泛。目前,世界上的橡胶制品已达7万多种,涉及到现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一辆载重汽车需要橡胶240公斤;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橡胶600公斤;一辆轻型坦克需要橡胶800公斤;一艘3.5万吨的军舰需要橡胶68吨等等。: K* b% q8 C0 B9 n
3 u1 d% q1 N# u: C' B' x
    橡胶,用白色的乳汁哺育了人类现代文明;橡胶,人类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能源;橡胶,人类现代文明至关重要的原料;橡胶,人类现代文明大厦的支柱;橡胶,人类现代文明的生命线;橡胶,现代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最亲密朋友。可以说,如果没有橡胶,就没有与现代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诸多兴旺发达的行业,如航天、航空、航海、交通、邮电、卫生、军事、生化、计算机等等;没有橡胶,也就没有人类现代文明。
+ ~3 I9 U/ e8 R& _; ]( g* h4 k0 o
) m: M; V- y2 @5 ]1 s    橡胶树为大戟科多年生乔木,是一种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因其每一小根叶柄上总是着生三个叶片,所以又有三叶橡胶树之称。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南纬0-5度7000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和热带雨林中。其生态习性:喜高温、高湿、静风。
* H; C* O3 [1 M0 `/ e) J1 m6 j$ P8 o! C; n2 F. P
    橡胶树是热带雨林植物,世界上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都集中在赤道以南10度到赤道以北15度之间的热带地区,超越这一地区被视为植胶禁区。海南农垦处于北纬18度以北,更是在禁区之列。早在1906年,老华侨何麟书却在琼海县万泉河上游地区(如今的东太农场)种植橡胶成功。有了成功的先例,就预示着这项事业一定能够在我国发展。种胶要有种子,解放初期,我国同植胶的东南亚各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无法通过外贸途径获得橡胶种子,创业者只好把采种的希望寄托在华侨留下的那些残老胶园上。1952年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党委作出《关于开展采集橡胶种子立功运动的决定》,提出了“一粒种子一两黄金”的口号。+ g- w. Q) B' W% L3 H/ G# W/ |

6 ?; V) o) S' R" P; O    种植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在未经改造的草原地区种植,橡胶直接受到风寒等自然灾害的侵害,导致失败。一年之后,创业者们终于悟出了道理,植胶生产来了一个“大转弯”,确定了“依山靠林、以林保胶”的方针,实行了对不同类型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种胶措施。地处原生草原生态环境的农场,采取先营造防护林改造环境,然后植胶。幼苗种下后,形成“林、胶、覆盖加环山行工程”的生产结构。这样促使胶林间形成相对的静风环境,以适应橡胶树需要相对静风、高温、高湿的生态特性。经验的总结,使海南农垦的橡胶生产在1952年至1958年的起步阶段,就奠定了发展基础。此期间共植胶67万多亩,并于1958年实现第一批橡胶树开割。, \( m2 U, P* ^

- z( Q' k" [1 Q2 w8 t+ M& V% n    中国橡胶生产真正是从1952年,到今年已经整整50多年的历史。50多年以来,中国天然橡胶种植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与波折,整体上产量呈现稳步增加的态势,产量年份最低的是1952年当年产量仅有0.04万吨,这也是我国种植天然橡胶生产的元年,产量最高的是2004年,当年产量达到57.33万吨,2006年的产量为53.31万吨。目前我国满足天然橡胶生产条件的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种植面积仅800万亩,自产胶量无法满足需求,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2 N) i0 c; C5 Y1 [& K

+ r- t' a! B& @/ ^6 S    目前,世界上每年需要天然橡胶600万吨,年产量也达到600万吨。但是,从人类发现天然橡胶,到人工研究开发橡胶,再到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主要是海南省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橡胶行业的兴盛,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 h) N- L$ h% M. g: n6 v4 t3 d  \4 t: n/ t3 p- K
    1904年,中国云南德宏自治州土司刀印生(又名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8000株橡胶苗,带回国种植于北纬24度的云南省盈江县新城凤凰山,现仅存一株。0 W1 M( l, A, w5 O: Q0 \

6 g1 T" D% a# b* z    1906-1907年,海南琼海爱国华侨何书麟从马来西亚引进4000粒橡胶种子,种植于会县(现为琼海市)和儋县。
" d9 u0 t* S% Q. ^5 }0 E3 I
# C: {- Q' A# K8 p8 |& r* `* q    1940年-1950年,爱国华侨钱仿周、李宗周、木德林、姚福美、林冬兰、郑开庭6人在泰国建立“暹华公司”,并历经千辛万苦、百般辗转,从泰国运回国2万多株橡胶苗,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罕镇建立“暹华橡胶园”。他们克服兵匪横行、瘟疫肆虐、交通阻塞、经费短缺等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苦心经营。后来,出于多种原因,仅剩李宗周1人在国内坚守“暹华橡胶园”,其他人均相继出国。1952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曾率领科研人员考察“暹华橡胶园”,并要求当地政府关照该园。1953年,政府派来橡胶科技人员考察“暹华橡胶园”,当时仅存91株橡胶树,并建立了“景洪特林试验分场”,李宗周成为农场工人。后来,李宗周任西双版纳州政协委员,并于1980年退休。1990年左右,“暹华橡胶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版纳胶源”,仅剩71株橡胶树。) t$ \4 F7 Y, w( }7 I

; n9 r6 X3 ?7 q: ?& \2 p    1951年,叶剑英元帅写诗道:“四十年前橡胶园,将来发展大无边。橡胶好比人中脚,结合机床齐向前。”  j) F9 x2 }% {7 [+ W) W- T
; G& F) m. ^6 W# f, J2 ]2 b
    1951年11月-1953年4月,叶剑英元帅、王震将军先后亲自领导建立中国“华南垦殖局”和“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顶住帝国主义的严密封锁,在我国热带北缘地区开发和研究巴西橡胶树,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个师转业到海南岛和广东雷州半岛,解甲归田,铸剑为犁,浴血奋战,大规模垦荒植胶。
* O. a0 f: o3 M7 j% j. z9 `/ t6 P; L9 k& v' m* O, h: C% |
    1958年4月,何康率领“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及其家属,从广州迁至海南儋县宝岛新村,建立华南热带作物科学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简称热作两院),揭开了新中国橡胶研究的新篇章。
0 P, u) @- }- d
/ c5 b: b! {" E+ R    后来,海南省建成中国第一个橡胶基地,共建有近40万公顷橡胶园,年产干胶25万多吨。至1997年,海南省累计生产干胶300多万吨,为国家替代进口节约外汇40多亿美元!
: O. i; d0 A+ |1 Q& v  {; p* {8 z( R
9 p& L6 K* ?- j) `6 g    1951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云南建立我国第二个橡胶基地,对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开始了橡胶宜林地的勘察工作。
$ Y7 b) `  y. ?" T4 r$ h1 e* y# m) q9 Y
    1951年-1952年,新中国农业部林业公司司长何康和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骑马考察云南,提出发展我国橡胶业的大胆设想和可行性方案,周恩来总理和陈云副总理亲自听取何康汇报,果断地拍板决策。/ o/ G  S6 V4 \5 |" @; x
+ ?- f. n. n0 p$ r- a( V& G& ^( k
    1952年,中央发出指示,开辟云南橡胶垦殖区。1953年2月建立云南垦殖局,由原西南农业部副部长屈健出任局长。, j5 Z5 D! E7 m, P9 N) x; {

: R4 d( e3 ?. P4 e9 l1 s/ W8 k    1953年初,中苏专家联合考察云南橡胶宜林地结束,在最佳宜林地的论证会上,苏联和中国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德宏州是最佳的橡胶种植区,但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坚持真理,据理力争,力排众议,认为西双版纳才是最佳的橡胶种植区。多年以后,事实证明蔡老的观点是正确的。
0 m% T$ ?0 U" J7 j, ?- M4 J: a8 s4 z9 z
    1955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37师、39师和军直单位的1697名官兵转业,并携带部分轻武器,在勐海县建立了西双版纳最早的国营橡胶农场--黎明农场。
$ d' y! f6 X1 K% b6 g( H
* D2 w1 S1 Q6 j2 {0 D    1956年3月、12月和1957年1月,在叶剑英元帅的部署下,华南垦殖区的大批干部和技术工人抽调到云南边疆,随后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国营橡胶农场建设工作,先后共建立了10个县级国营橡胶农场。
& W$ V4 T: L) I) |; o4 [+ J' R4 W2 Z! T- |( T
: g1 e# j) `( Y/ Z0 J" S+ C    1987年,西双版纳州的民营橡胶有了较大的发展,总面积达40.4万亩。$ J0 o; M/ y3 ]* w; Y3 L7 h  b

: o: ], z# u& p$ G    1994年,西双版纳州垦区橡胶单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年共76万亩橡胶林开割,总产干胶76624.5吨,平均亩产突破110公斤大关,达到113.16公斤,与世界干胶亩产量最高国——赤道非洲的科特迪瓦并驾齐驱。: G8 j- ]/ |, r7 W- }. t6 ?2 w8 n

5 T& Y5 J  V# |2 }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垦区橡胶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99年,全州橡胶园面积达214.77万亩,年产干胶达13.5783万吨,不愧为中国的第二个橡胶基地。
1 A, ?: B) V- Y3 S- U
# a3 U2 G) k! F& S* \+ I    1981年2月8日至4月16日,包括我国专家郑学勤在内的世界上11个国家的橡胶专家组成探险队,考察巴西亚马逊河腹地,采集高产橡胶芽条和种子,这是一次人类为发展橡胶事业,在100年后重返亚马逊原始森林的壮举。/ i4 b, }. l! O" Q# l) I
9 S! y# E, b& t' K. B
    1982年,我国北纬8-24度地区大面积植胶成功,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
1 S. q3 n  M* P/ O) Y
2 B* e! p; X. J( e" Z/ R    1986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制成功的胶茶人工群落混农林模式在我国热区大面积推广,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此混农林模式是科研人员在对热带雨林植物群落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采用乔木橡胶和灌木大叶茶,这两种习性有较大差异的经济植物组成较协调的人工群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群落生产力,降低了橡胶寒害、风害,减少了茶叶的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危害,降低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群落小气候,增强了群落稳定性。, F0 R, G- v) |" ^
. q. Y2 ?+ x( h: ?$ f7 B5 @8 g
    1987年3月何康、黄宗道等主编的《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出版,中国在橡胶的组织培养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0 J, d, n  L& j0 P+ {3 H! t$ u

* k, R8 J" b; C* X. {    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类与橡胶的关系更是日益密切,甚至“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2-1-11 18: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分享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12-23 05:03 , Processed in 0.0205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