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50|回复: 7

论橡胶再生“正脱硫点”理论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5: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废旧橡胶的再生过程,,由于传统的设备和工艺方法存在硬件的缺陷,致使我们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无法观察和感知脱硫反应的状况和变化。因此,也不可能在操作上适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众所周知,我们再生胶的原料复杂多变,使用的助剂又多是其它工业部门的副产物,没有一种是稳定的。再加上工艺参数的波动交叉,致使再生胶产品品质整体表现不稳定。- c4 T# Q0 R8 Z' }' e: j

1 o- Z+ i- w3 P  M3 m5 g# d    另外,传统设备尚存在安全问题、环保问题、能耗偏高的问题。
% x7 A' }9 {1 w5 w" H4 s9 g
+ g' s0 X% w2 s. @0 ^0 t$ k, r: X    鉴于理论研究偏重于脱硫机理的探讨,缺乏对生产工艺技术性的指导,甚至一些开发方向有所偏离,是不是脱硫设备压力越高越好?- l. i. b% b7 n8 N
! p( c- p/ {4 l5 C% W4 V" p
    针对上述实际,我们倡导了橡胶再生“正脱硫点”理论体系,用它指导我们研发了橡胶再生“常压连续脱硫机”,指导我们制定了质量控制规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3 ]: J0 j0 T% s( L4 E' ~1 b9 h- y) U1 M& J" p4 y
    脱硫是硫化的反过程。众所周知:硫化过程有个“正硫化点”,偏离了它就是次硫,是过硫,产品性能会大幅度下降。反之,脱硫工艺也有一个“正脱硫点”,偏离了它,再生橡胶的力学指标也将大幅度下降。
) Z7 y: h' z& I) e' |
8 u! j- e7 g4 }2 c9 P4 N    我们所说的“正脱硫点”,就是指获得再生胶最佳综合性能所对应的工艺参数。
1 G. q3 a. K; c' `5 y! d& d, ^& `3 ^# z
    对此,有必要就各个参数的影响及怎么控制“正脱硫点”的工艺方法进行一些探讨。0 P7 `" o* g3 B9 c) L% [5 `0 \
* v& a# }8 q3 c$ s& G# |
    通过这样的探讨,不难看出:“正脱硫点”包含着一个理论体系。7 X9 {0 K% g; w% [. [+ M& j

& h' c  m% M, G. C5 C- X" p    一、工艺压力
4 K! [3 w' D+ ]2 o( i5 H. `% Y1 b  ]+ U. F
    我们从硫化说起。用同一种混炼胶,按相同的硫化时间、不同的硫化压力作一个试验,测得结果如下表。    . M" P8 u$ j0 ]2 {+ K. T
6 ?* A9 @0 u2 P

* b. B$ \$ |9 m8 S( t- ~+ c% O品  名
7 |* |# Q2 Y6 \7 a5 b4 [2 @% Y& r 硫化压力
2 G% C; L& [) a' D& P% J  P4 u 拉伸强度
6 {8 n7 o( T$ a) \$ c 硬度(邵氏)
# c2 Y0 q% ?1 L9 S8 u  z. {
8 j, y, A4 l7 G普通胎面胶
, D. s$ v2 `- m 7MPa
9 i  a- w+ U; a2 a5 }. ? 11.51MPa
- j  ]/ U0 D$ z/ a 67
# _7 z7 H) {6 z( V4 d ; }% F: B8 W. Y' u2 E. u5 X# X
普通胎面胶/ g4 P7 m, E! k. y3 O) A
15MPa
8 c! x8 a5 z( A2 U$ Q' @ 12.02MPa
/ u+ S2 D" |! V 69& t( z( M( E% Y, ]
- P, b' l$ I  W$ P' x, B) T

& e9 I: c# v2 |+ I- f! L5 Y
, V- a  T9 P8 V! p3 [7 O    由上表看出:硫化压力大的试片,强度高、硬度也高。分析实验数据,应该说明胶料在硫化反应过程中,外部压力增大,分子间更紧密,更有利于硫化反应。得出试片交联密度大,强度和硬度相对较高。相反,如果在脱硫反应过程中,外部的压力小,分子间相对较松弛,分子间的力相对较弱,故而有利脱硫反应的进行。也就是说,脱硫反应不必加大外部压力,生产上无需使用压力容器。
( T0 C; J$ {: x: D9 [8 n3 l% J! A/ L
    这就是我们开发常压脱硫工艺的理论出发点。通过对常压连续脱硫机的成功研发,反过来又证实了上述论点的成立。即橡胶再生的脱硫反应无须加压,在常压下或许更容易进行。这就为彻底丢掉压力容器,免除安全隐患开辟了可行的途径。  T. f0 c$ j. L

8 O- z. @* q' [    二、脱硫时间- X1 ^& Z4 R+ |' o; N/ x. I3 y3 B

6 H& X0 R( M' `- \  k  B1 l0 G    关于脱硫时间的选取,我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 r1 Z. m( i3 D
  N1 Q- k( b/ l( d2 S    1、合成胶的硫化胶再生有一定时间限制,脱硫时间过长,胶料的塑性不继续增大,反而会逐渐变小。+ |6 ]. U7 V. |8 K0 q" @+ p* E0 H
, s1 @8 m  t: S0 M
    2、设想减少分子主链的断链。8 i' K) j, i6 l2 \9 [6 ~

' w' O+ E4 k. [$ f" l4 `( [, F    废硫化橡胶主要有三种化学键。1 X/ ~/ D7 U1 T+ H' g; @
    支链上是C—S键(键能310kj/mol)3 z+ Z! `, p6 F9 u; ]7 c
    S—S键(键能270kj/mol)
$ ~; H- m1 E- _5 f    主链上是C—S键(键能370kj/mol)! B1 Z3 f% X( E3 g" H8 M7 D( a
    最理想的再生状态是支链全部断裂,主键完好不发生断链。当其脱硫反应发生,首先是键能较小的支链上的薄弱环节断链,进而再涉及到主链。脱硫时间越短,主链分子受到的破坏越小。理想状态是达不到的,但是通过高温短时间的工艺方法,减少主链分子的破坏是有可能的。
. {( w) t4 n) N. w" {
# [! D% k2 }9 `% m0 a    另外,一般情况下,合成胶的再生特点是:在脱硫反应前20分钟内,塑性上升较快,20分钟以后,塑性没有明显上升,进而塑性下降。
: I/ S& R- J8 X0 T+ s
2 G3 @$ y6 b# z    鉴于上述两个因素,我们通过温度和速度的匹配,把“常压连续脱硫机”的脱硫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这是我们研发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设计思想。- N; K! u/ b& w, u; V5 L
& F9 K2 V0 p4 H2 s- _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脱硫时间过短(比如几分钟),在工业化规模生产中的诸多细节问题上容易产生较大质量波动,难于控制,难于稳定(也可相似理解为硫化过程中的硫化平坦线问题)。由此,我们把“正脱硫点”设定在15—20分钟的范围之内,就能方便的把脱硫反应置于管道内,形成流动床的连续生产工艺。
0 r/ g0 T4 J; h7 H" D+ d- g  t
0 _- p/ v! l  ?    三、脱硫温度7 Z" S1 X' @$ M* E

1 d- q6 c: x3 h( l9 K    脱硫温度是重要的工艺参数。根据化学动力学范德荷甫定律“化学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加快1倍”的原理,我们就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温度来缩短脱硫时间,从而达到前面所述短时间快速脱硫的目的。, `  Q' ]5 X5 ~) g
3 r4 v9 Y" `  s0 l8 G. b
    按15~20分钟的时间要求,通过试验,我们把“正脱硫点”的温度范围设定在240℃~280℃区间(这个温度,是按管壁的温度测定的)。" A1 i: W6 k; e( k/ f( o
; F$ L' C% p, p: i+ K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再生胶,温度的设定是不同的。
2 Q5 _. h, n3 L3 C1 v3 Q% M% Y  y2 j
; i: w/ D3 o& f5 }: V7 z1 W: Q    上述参数通过硬件设施来保证后,既能满足随时可以观察到脱硫状态的变化,又能随时精确地调整参数,使产品质量保持相对稳定。5 g! W( K" G' ?$ \3 P7 [) \
/ I% Q" {3 J4 E1 T% ~
    四、门尼粘度3 n: z' @2 v& T$ R
- R* ^; v+ v0 u/ O7 w3 D! E
    对再生胶质量的影响,尚需注意到炼胶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脱硫好的胶粉,由于粗细不一,品质不一,而且尚有凝胶颗粒,需通过炼胶来解决。
5 x" R2 @( O4 Q4 R  p% ?( V5 U8 _, R5 q! M( y
    但是,脱硫和炼胶是密切关联、互为补充的。我们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怎么通过质量控制来控制这复杂的生产过程呢?
4 _# w8 G; J: K. N, L1 H# U( C, C) r- k0 h
    我们的建议是:通过门尼粘度指标来控制。2 O) l9 o6 E9 B7 k1 L
  [2 e. a+ N/ T" m  I/ i; c
    门尼粘度主要反映了胶料平均分子量的大小和内在性能有一定联系,也代表了炼胶过程中的变化。7 C. f' @" j+ ^, ^$ G- f4 n2 C

& ]6 r7 t  K# x8 Y    另一个特点是快捷。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取样,几分钟就能测出门尼粘度结果。
5 o; N8 o% x% i. N, z! i2 I8 u/ I9 O5 p& m) {9 A2 b# u
    配方确定之后,找出门尼粘度和内在力学指标的对应关系,定出门尼粘度控制标准,随时检测,适时调整工艺参数,就能相对保证好“正脱硫点”,从而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
6 I. R8 w  d* y# M* j/ M" g9 N
8 }% Y& C3 W* C- k! d4 r) {6 M8 _    综上所述:橡胶再生“正脱硫点”理论体系,是多年实践的提升和总结,包括了生产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应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得以冲破传统工艺的束缚,研发“常压连续脱硫机”;应用这个理论指导,使橡胶再生的工艺成为可控、可考核的科学规范过程。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1-12-8 16: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宝贵经验啊。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楼的 Longshang 的帖子

不是我的,是转载过来的,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1-12-8 18: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胶友胶网上真正从事再生胶技朮人不到2%所以讨论.无法进行.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8: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楼的 caisenqun 的帖子

如果有2%,那就也好厉害了。70000*0.02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1-12-8 2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块不懂,学习一下。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1-12-10 10: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理论,不知对不对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2-1-12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实用,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3 13:24 , Processed in 0.0234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