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3867
- 精华
- 积分
- 19276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0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0-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只要好好干、有本事,就会受尊重、有作为”
5 W/ Z" q+ p2 m& V 中化新网讯 “谁说当工人没前途,在吉林石化,只要好好干、有本事,一样受尊重、有作为。” 4月27日,记者采访吉林石化“十大金牌工人”薛兰茁时,他拿着金灿灿的金牌兴奋地说。
- y$ A0 D- {8 _) X- S& k
# e# i2 L& o# P4 m( J! C, U! x, R. h- E
评选“十大金牌工人”是吉林石化倾力打造高级蓝领队伍的系列举措之一。自2009年起,每年都有表现突出的十名一线操作人员经过层层选拔获此殊荣,并在“五一”前夕进行表彰。金牌工人可获得1万元奖金,参加劳模体检和劳模疗养,并被优先推荐参评公司劳模和上级先进个人。
+ @" S- x$ J1 j/ W* @6 {& ^2 s1 n S3 L& `, b
; C" _& u3 _9 P1 W
这些金牌工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勇于创新,贡献突出。化肥厂丁辛醇车间A装置班长赵成浩,通过刻苦钻研,逐步摸索出3600多个工艺数据的最佳控制点,每年为企业增创效益100余万元。有机合成厂橡胶车间丁苯橡胶操作工苏东江,先后提出工艺及设备改造合理化建议36条,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每年创效128万元。$ p: d- r( W( I& e5 w
. S5 B% f: z, X$ d" _
: X6 C+ I1 S* k7 {* l 据吉林石化工会副主席李宏元介绍,目前,各行业普遍缺少高级蓝领。大型石化企业的工艺操作复杂,装置危险度高,对工人素质就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需要优秀的蓝领队伍。为此,吉林石化努力营造尊重技术工人、爱惜技术工人的氛围,倾力打造高级蓝领队伍,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s# M2 a4 W0 l5 U3 Q% r3 o& ^! a) U, Y) z
- d- q4 Q" j7 C9 w2 u
从最开始的星级操作员评选到现在的技术人才奖,吉林石化的薪酬分配不断向一线倾斜。高技能工人能拿到高薪,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立足岗位学技能、比贡献、赛作为的士气。
% r$ f) x- I K# I) _; r; ]+ z% U; u0 s( y z3 x. ?
6 t8 V& W W0 \! _, {* ^( w 空分装置“土专家”赵德才每月获得500元的技术津贴。每次谈起这些,他都会高兴地说:“作为工人能享受这样的待遇,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没有理由不再加把劲。”: E) L3 b: Q3 ~/ b' v: m
: g0 a- y- g8 j4 U( n
' s' l- F C3 U9 A. F0 i “公司每年用于打造高级蓝领队伍的投入都超过2000万元。目前,这部分人成为了各专业、各工种的技能带头人,他们既有自主创新的成果,又能带徒传艺,培养出更多的高级技能人才。”吉林石化人事处负责人说。
1 A) M5 q" l& I
. c5 N$ |* N' ~ G L2 d, ?# H( g6 f9 x) G6 H
尊重、荣誉、奖励,使广大的一线工人看到了希望,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第三届金牌工人获得者李艳对记者说:“自从公司开展评选‘十大金牌工人’以来,我和周围的同事都暗下决心,学先进、赶先进,更要当先进。经过努力,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是鼓励,更是认可,今后我要加倍努力,无愧于‘金牌’二字。”
! P/ K( w! J+ I* ^
; @; t+ n: Q9 c" K& d0 A' Y) n7 {& x5 k, y" m/ M
除了荣誉及奖励,吉林石化还建设了高级蓝领队伍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重点培养技能人才。
! }6 J$ G# P9 f: p) C8 u. P) @
( ]# d' ?6 a! ^, { j. ^6 M' o
% L) v! }; m) L# C# X0 O 依托培训中心和四个专业化培训基地,吉林石化经常开展一线关键操作岗位(工种)的模拟或仿真培训和竞赛。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外聘专家授课,使一批具备领军实力的操作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高级蓝领队伍得到充实。高彦峰、蒋绪忠、王淑华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技术和业务尖子纷纷涌现,并在中石油乃至全国各类职工比赛中披金挂银。
6 ^$ \6 k% H" z6 X. _+ t* O W8 \# g- S0 C) ~" R1 G
$ v; i: k2 O, X
4月24日,当拿到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证时,乙二醇厂的陈毅东激动不已,这是该公司技术人才培养的又一举措。他们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分层次、分梯次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即每年培养博士10名、硕士100名、关键岗位操作人员1000名,把员工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让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财富。& |) I9 U; V! A
. T. J( e) g2 R: L; s9 C1 G" Q( k- d) r7 X% k0 E
陈毅东说对记者说:“能走入大学殿堂一直是我的梦想。这是企业为我们免费搭建的平台。我用四年时间拿到的不仅是一纸学历,更是一个希望、一份责任。我会以此为起点,用良好的工作业绩回报企业,成为有用之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