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709
- 精华
- 积分
- 1172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6-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论语全文及注解】 word版本. b/ \4 W- a6 a3 t4 B# }. [
0 v. J; u3 O% `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 _$ ]* @' a% p
5 d" k8 A# y* A【原文】 / {& p( U0 q/ s v, D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 P1 l/ f7 i/ \+ S
# C3 C0 O& h1 S4 k0 f【注释】 - A9 Y) B1 Z5 z% U' {/ r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 |9 M9 |- c8 S$ ~: I(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0 I- C) r* A( k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 k. i$ b' k- E; q% O: w; B+ M: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 g1 S% b" V" R. V(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 e6 H- y/ F: o; S(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 e$ M4 j4 `4 ]1 ?8 ~; ^6 {) p1 E(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 P, c: }: C8 _; \) I/ d( d) Y6 B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7 g( g8 r" L5 V4 X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 u n- Q, G; [9 l6 B4 W
1 g7 H+ l3 L) ]7 O) g8 U/ T7 K! x【译文】 * _- W" m7 F( ?" U8 t$ S+ V8 d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7 V8 x: j' _6 B7 L! w, h X0 a) m( K. k) N8 V/ c+ U
【评析】 . e# Z2 y' M' Z" ^* r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 D- R8 G6 k6 k& U. W% q) n
% K1 F9 d1 x; p1 ]5 H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0 T1 m4 T* l4 A% g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