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7|回复: 1

海南农垦建垦60周年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4 11: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 纪燕玲)“中国的每株橡胶都包了草防寒,每株树用绳子绑在桩上防风吗?”当中国宣布世界橡胶界公认在北半球只适宜在北纬17°以南生长的巴西三叶橡胶树在我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后,不少来到海南岛的外国人第一个要求便是去看海南的橡胶树咋长的。
- O% i% R8 X9 Z
" E8 \9 B$ q# f& g, `! F( @  其中的奥秘,关键在于种子!13日,本报海南农垦建垦60周年报道进入以“突破禁区”为主题的系列报道。钟南、徐广泽等橡胶科技工作者,在海南培育出适合在北纬17°以北生长的抗风、抗旱、高产橡胶品种,为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i' ]' e' D' a& h6 E0 Z7 L9 n4 d  Q( g) W* i
  1882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举行特别记者招待会。农垦局局长赵凡在会上宣布:“被世界橡胶界公认为在北半球只适宜在北纬17度线以南生长的巴西三叶橡胶树,已经在我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最高纬度到达北纬24度。这是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4 |: b# E' z7 B& `: p: w' M. y

: J- J2 c& i1 J2 z  中国植胶从内地转到海南; ]3 P; E' I+ r! M
/ w* j3 g: z1 S+ o: X
  1952年7月,华南垦殖局确定“先大陆后海南,先平原后丘陵,先机器后人力”的橡胶发展方针,虽有违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和橡胶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符橡胶树宜林选择的条件,但从当时的国防需要,从快速发展需要等,尽管有不同意见也只有朝这个方向发展。5 j* r% \, `5 j) k8 s7 \1 L3 ?

) v$ c9 u+ {) G3 P4 M+ R+ @  1952年和1953年种植的橡胶树,由于台风、寒流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死去的很多。中央及时总结教训,对橡胶发展进行调整。
8 I# _: e( W) Y" K1 M. Z( K% ]
  a- b: N* v; I5 \7 M0 @: y! j3 Q  1953年6月13日,华南垦殖第四次行政会议决定:“收缩橡胶种植计划,并把发展橡胶的重点转移到海南”,提出了“依山靠林、以林保胶”的科学垦殖方法。
& L' e3 B, e- t, g( K: u# x
/ o5 b4 ~& R1 d" x  d8 y4 B7 @  从此,我国天然橡胶步入理性发展的路子。
. s# u0 J9 t) o- J, P! J4 J
7 R1 m5 B6 I' c, v  n  “海垦一号”之父钟南
1 M# c/ ~, y+ {, `7 M  g, q- r/ `% k
  “海垦一号”,中国首个抗风橡胶品种,它的诞生与一名叫钟南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 a+ l: s+ J0 L1 k8 w8 _: l. k; A, K+ }) e

* S: Y0 C' x& ]* l0 a+ ?  钟南是一名马来西亚归难侨。1951年,他带着四五十名难侨回到祖国。当年的8月,海南东部的橡胶树受到台风的严重摧残。
+ Y" D0 \3 l; g" H, \1 @1 r9 q
: i7 q  D: m; ?, x! y  同年,在叶剑英主持的“橡胶研究座谈会”上,关于橡胶的科研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钟南指出现有的橡胶品种落后,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差,产量低,必须培育出适合海南地理、气候条件的橡胶品系。
, t+ l3 [4 ?9 v  S3 |* d' y! S8 O$ A
  叶帅鼓励钟南在这方面要为祖国做出贡献。从此,海南的胶园,经常出现这么一个身影,在繁杂的橡胶树中寻找强大的母树。
7 P9 p" d( ?' p
5 G3 }7 j- c/ F  文昌锦兴胶园的10号胶树引起了钟南的关注。这棵树长得比别的树快,出的胶水比别的树多。选种后种植了400株,经六年适应性比较培育管理,期间经历一次大强度寒流、三次强台风袭击的考验,其中一次12级以上的强台风过后,高比较区无一株断杆,仅倾斜一株。2 V. ?: f# |; h
, l  _2 G8 ^1 P" |$ v- N
  这个抗风高产的无性新品系,经层层上报后被命名为“海垦一号”。九年之后被确定为重风害区的推广品种。其抗风力远高于从国外引种的无性系,产量也高于国外引进的无性高产品系“PR107”,并获农垦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5 X; @/ H$ r/ y

+ N; {1 f7 R& L( d2 I( T; D( u  后人尊称将钟南为“海垦一号”之父。+ \# S- R! S& `9 c( K' N

* s( Y  b; W9 M' R) u% a3 p7 x$ T/ _4 g  育种元勋徐广泽1 }1 v4 [( E, Z. ~1 g
( j# x) ]" S( ^  z; L- B
  “海垦一号”的成功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理论指导,这个人叫徐广泽。徐广泽,新中国第一位选育良种专家。1946年,他怀着振兴祖国的梦想,放弃富足的生活,从马来西亚只身回国,在中山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g& x* j4 E( l2 T3 n: ]. l. m

9 n9 b, h" a# G0 W/ L. P  1950年,看到祖国严重缺少天然橡胶,他毅然辞去中山大学讲师的职务,响应号召参加广州军管会组织的海南橡胶考察团。1951年,他再次带领5名学生钻进海南岛老胶树林,精心选择900株高产母树,用芽接法培育自己的优良品种。1 u6 A+ ]4 W  Y* ?2 k  O$ E2 t* d

; ?1 h4 j+ \' D: p: V2 \  为加速实现橡胶良种化,徐广泽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并用“一代多次”增殖法,代替“一代一代”繁育法,从而使橡胶繁育速度加快3倍。在他的组织、指导下,海南垦区首先育成了抗风、耐寒、高产的优良品种“海垦1号”,为我国突破国际传统禁区,在北纬17度以北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创造了有利条件。& B: s8 @1 h8 p
4 i6 O+ w* s3 K. f) V
  1984年8月,在法国召开的国际橡胶采胶生理及育种学术讨论会上,徐广泽身着中山装,向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多名专家宣读橡胶育种论文,讲述中国橡胶事业突破禁区之路。# R9 }9 X3 @  X; }

, F6 h* c; J. J0 Z* `1 r/ x  作者:纪燕玲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1-11-26 14: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1882年10月16日? 太早了点,其余的文字不错!学习了,像两位海南农垦的前辈们致敬!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6-5 15:20 , Processed in 0.02466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