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32|回复: 0

一汽大众成立20年产品战略与产业布局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 05: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汽大众成立20年产品战略与产业布局回顾
& Y% i" ]/ l' \. J9 z2 {. ?& {  t; R- `5 Y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一汽-大众并不看重一时一地的竞争,而且深谋远虑地规划未来。秦焕明和安铁成前后两届经管会班子,下大力气先后引进德国大众PQ34、PQ35和PQ46平台,以及奥迪全新的C级和B级车平台,使企业的新产品推出速度不断加快,每年推出一款甚至两款新车,为后来的勇夺轿车产销量冠军、创造业内最好的盈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I1 Y) M0 c) U8 I  p
# Q0 S# g3 h2 ^2 p/ A, _
前不久,一场以“展翅之美”为主题的晚会,将一汽-大众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l. P3 Q7 H# l' M% A

. u% S) o5 `" W+ D% z然而,在这场震人心魄的演出之后,在人们见证了企业的诸多成就之后,一汽-大众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这家企业快速发展带给行业的经验和启迪是什么?这些问题令记者一直陷入深思。' Q1 U+ U  H6 i/ U& d6 r

! L% h( V# ^0 t: R9 L$ R高屋建瓴的产品战略
# H* y* E1 Y$ h: b  G$ \) @
9 n: w% q1 H9 t说到产品,一汽-大众为什么“先知先觉”般地选定了捷达?在捷达成功之后,企业又有怎样的产品战略?/ `4 K8 B# j& [- f4 F

' {! u7 G& l5 R5 [, r7 V: o9 B; J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汽轿车项目调研主要成员之一的智百年老人(任一汽-大众首任产品工程部部长),4年前曾对记者回忆说,当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的确很多,主要车型也有1.0-1.3升车,还是1.6升车两个方案,两方观点针锋相对。但最终还是1.6升车(也就是后来的捷达)占了上风。+ T: A: r( s4 D1 F& ~
5 t+ f* K3 Y4 j5 s  x, n* ]+ @
首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这个级别的车型有足够的动力,可以满足国人对空调的要求;而在我国如此广袤的地域内,很难想象没有空调的汽车会卖成什么样?(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在此后10多年的21世纪初,国内某合资企业在一款新车中,“独出心裁”地将空调列为选装配置,还美其名曰:让车主DIY,很快遭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唾弃。两相比较,一汽的产品选型是不是有“先见之明”呢?)
; h' F. ]& }  l3 j, a9 N9 F) `* S% \! w% r) ~, {0 `' r
其次从长远的角度看,一个车型的成功与否,也关乎一个汽车企业(或集团)未来20年的成败兴衰。其后,捷达竟然历经20年畅销不衰,也充分印证了这一战略决策的前瞻性。但是,在20年时间内销售200万辆捷达,至今每年仍销售20万辆,相信也是当初的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 u  ?& x: {. J* H3 {. C

* |6 S; i) a4 J+ U( G9 C8 a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我国汽车市场强势启动,竞争对手急剧增加。面对全新的市场格局,一汽-大众并不看重一时一地的竞争,而且深谋远虑地规划未来。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后,秦焕明和安铁成前后两届经管会班子,下大力气先后引进德国大众PQ34、PQ35和PQ46平台,以及奥迪全新的C级和B级车平台,使企业的新产品推出速度不断加快,每年推出一款甚至两款新车,为勇夺轿车产销量冠军、创造业内最好的盈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I6 E1 ^! a7 m" A

7 G/ S; @7 `* d# U从2001年底宝来轿车上市,到2003年中高尔夫轿车上市,一汽-大众成功引进德国大众最畅销的A级轿车PQ34平台;% x! L/ f5 F' e/ a6 b: K6 m# z; I% v

; ^7 @/ |" ?8 t9 H; M( u8 e3 c从2005年春开迪多功能车上市,到2006年春速腾轿车上市,企业再次引进德国大众最先进的A级轿车PQ35平台;! \" i0 O$ n, _- E$ y9 Z
  c& p- E" d" a- Z% e6 |9 H
从2007年7月迈腾轿车上市,到2009年初换装TSI+DSG动力总成,再到2011年7月全新迈腾上市,企业同样成功引进德国大众B级轿车的PQ46平台。
. T) J8 U* ~$ ^& R- g4 z" g
7 L  j7 a: f' b0 R0 `在奥迪方面,从1999年底奥迪A6(产品平台代号C5,下同)上市,到2005年春全新奥迪A6L(C6)上市,一汽-大众率先在国内引进高档中大型轿车(德国大众C级轿车)平台;此外,从2003年春奥迪A4(B6)上市,到2005年秋奥迪A4(B7)上市,再到2008年底的奥迪A4L(B8)上市,企业也率先拥有高档中高级轿车平台,并在中国市场推出长轴距版……/ z: I4 W! t$ L
6 A6 N7 b0 m* [3 O* N3 f  I0 K$ b0 {
一汽-大众清晰的产品战略,得益于先人一步的长远规划。正是由于对PQ34平台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一汽-大众得以在2008年秋上市自主开发的新宝来,备受消费者追捧;基于PQ35平台,一汽-大众在2009年底成功推出全新一代高尔夫轿车,上市以来一车难求,之后又推出高性能版轿车——高尔夫GTI;而在PQ46平台上,一汽-大众不但推出高性能版轿车——CC,更是出色地完成长轴距版的新迈腾;奥迪A6L、奥迪A4L均长期领跑各自高档细分市场……
, Q: V) A& T3 W5 K0 H4 A
7 [+ c* _1 R  N1 D$ N/ V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现在,一汽-大众旗下两大品牌的产品阵容齐整,并且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统治或领先地位。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的同时,也赢得业内竞争对手的羡慕与尊重。% y% T( A8 X& m( j4 t4 G2 m
6 x: C& s* M7 `( l" ^
高瞻远瞩的生产布局
) D- o6 q9 M* L  x  e
" ], \! c( Y2 i" G在此次纪念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中,一汽-大众高调宣布,今年要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
3 t4 H% L( P9 H4 g
7 n; q: [+ t& j* ~% n那么,在汽车市场增速一缓再缓,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下调产销预期的时刻,一汽-大众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其产能快速增长的奥妙何在?
( u0 T& C5 q# l% }1 \8 Q$ Y! {4 K% E5 @0 \
一汽-大众最初的产能只有30万辆,入世后,一汽-大众果断决定加大产能建设。2003年7月15日,投资额123亿元人民币的一汽-大众二厂奠基,成为大众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到2004年12月,设计年产能约33万辆,最高年产能约40万辆的一汽-大众二厂投产,使一汽-大众的整体产能达到66万辆,跃居国内第一。到2010年,企业在此基础上实现年产销90万辆的业绩。1 p9 f6 X- |4 i: Q  c2 M, T4 N
( d5 P) j5 |: M  Z4 b) Q
在“20周年庆典”采访期间,记者从多方面得到确认,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即将投入使用,其生产能力也远远高于多年前的预期。记者不由想起4年前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1 x$ E' e; g. z8 P+ ^- I

5 ]/ r' Q- z/ P2 a' M2007年7月19日,一个名为“捷达轿车成都生产启动仪式”的活动低调,甚至有些异样地举行,一辆捷达轿车成功“走下”成都生产线。说其低调,是作为主办方的一汽集团竟然没有邀请记者参加,只有当地少数媒体和外方合作伙伴邀请的4位来自北京的记者;说其异样,还在于尽管是生产一汽-大众的产品,却是以一汽集团的名义,为什么?
* u. S$ }# `& n7 |( J) u) R* c6 t3 o( r
当天,抓住早餐的时间,记者对当时的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和副总经理安德武分别进行了独家采访。竺延风说,成都一汽项目从4年前就开始了。“即使是在整个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时,我们也没有放弃”。他强调:“捷达生产线上的车型太多,即使是由于生产准备的时间,也会影响到产量。所以,在成都一汽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 X( \4 b( i0 R7 a+ ?0 D% z, B% V 2 t3 j+ p5 x* |& b

" P" U  T7 Q% y2 q# L1 x9 ~* t$ y2 n$ c0 p
请注意两点:其一,当时的项目称呼还是“成都一汽”;其二,该项目是“从4年前就开始了”,具体所指应该是2003年。从这可见一汽和当时在任领导的远见卓识。$ J8 n9 n: ?5 D3 E5 h4 D" W8 ?
& j3 F- K9 n, ]6 I1 Z4 _$ w
当时负责一汽集团市场营销的安德武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比较便宜的公路运输为例,一辆整车每公里运费近1元人民币。从长春到成都,近4000公里的路程,单车运费就可以节约3000多元。因此,从企业运营成本的考虑,比如物流方面,在成都生产也是非常必要的。- g# M% M% B/ q- D- j
5 d9 m# p/ p: e" `% K
之前还有一个重要背景:一汽-大众第二工厂投产后,恰恰赶上受困于市场增长缓慢、首款车型(开迪)开局不利等原因,迟迟不能发挥产能,令外方合作伙伴在新工厂投资上踌躇不前。同时还背负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汽集团,该出手时就出手,以“成都一汽”的名义拿下这一项目,事实上是为一汽-大众赢得时间和空间。到一汽成都真正生产出第一辆捷达轿车,国内汽车市场再次勃兴,外方合作伙伴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难怪竺延风对记者说,现在,对于成都项目,范安德博士(时任大众中国公司董事长)比我还着急!
/ @* ?! S1 ?0 @) ^: B% b- w
( |" m/ I0 U% W( D% e从最近两年的市场看,由于受限于产能,一汽-大众不得不“让出”曾经蝉联两年的全国轿车产销冠军。但是,早在8年前的2003年,在市场刚刚经历过一波“由井喷到低迷”的行情之后,竟然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西部建厂,需要何等的远见卓识和决策勇气?但是,一汽和一汽-大众做到了,“昨天”的眼界,决定了今天的高度。# _6 V$ D3 c2 u" T5 A( X7 q  }8 X
4 u! m- [* I8 \
记者点评: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成功的道理。一汽-大众的成功,还与当年的“疯狂国产化”等及时有效的经营理念同样密不可分,将一度占总成本高达72%的材料成本降了下来,但企业最终还是赢在企业的产品战略与产业布局上。
' E1 D' C2 W9 f/ W: M# f
$ Q) D. }: L& _- h本文见2011年9月16日国际商报《汽车周刊》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11-17 20:23 , Processed in 0.0204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