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3|回复: 0

中国投资者赴德“淘金”汽车零部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12: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投资者赴德“淘金”汽车零部件
  C- b/ h8 v2 F 从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收购德国萨固密,到中国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德国普雷,再到中信戴卡收购德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凯世曼,近来,关于中国企业奔赴德国,收购当地企业的消息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与汽车业务相关。
( T4 B% P2 ~9 K# R
+ d! j! R- q( x$ C5 S来自罗兰贝格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来自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投资者在汽车零部件全球并购交易市场上越来越活跃,尤其是在德语区(德国、奥地利、瑞士)市场。7 M7 t4 B6 c2 M4 u# G) v# H4 v

! T4 A) `0 U# O8 A2 D■赴德并购刚刚开始# ~: @$ p/ l, U' B8 \
# s* b' }; T, q$ f  t$ H/ `" t0 L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有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案例。如,京西重工收购美国德尔福制动和悬架业务,北京太平洋世纪公司收购通用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宁波华翔收购英国捷豹路虎旗下真木件制造中心,万向收购美国DS转向轴业务等。未来5~10年,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将会形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潮。”采访中,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过去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模式多是先代工,再逐步收购,中外企业磨合时间长,整合相对顺利,这让更多企业有勇气走出国门。其中一部分另辟蹊径,选择去一些门槛更高的市场参与竞争。
; s& t- n1 a/ U8 U. Y+ X, f0 ~0 q4 }3 s) A# R  J6 Z1 _
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近来成了中国企业跨海并购的“香饽饽”。
# o9 G) g( L; |
6 j" I/ }! v* A! X“中国投资者对开辟新市场、掌握德国专业技术充满期待。中国投资者络绎不绝来到德国,寻找可以收购的企业。”这是今年6月2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网站题为《中国人瞄准德国企业》文章的开头。虽然文章惜字如金,只是借用几位德国专家的观点阐述了对中国企业并购行为的看法,并安慰德国人不必就此“恐慌”,但从中可以看出,跨国并购是一种趋势 ,中国企业奔赴德国展开收购已拉开序幕。
$ k) n! O1 {- f- u3 [( i4 I* k" k& J9 G! }
■跨海“拯救”时机来临/ X3 |; ]/ W! t8 O: b" @5 D
6 \+ @; X  k3 C& B9 @) Q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一些拥有技术实力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靠着被财务投资人收购得以重生。金融危机过后,因部分投资人考虑退出套现,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与其合作的整车厂,都希望尽快找到新投资人。这样的商机被中国企业发现,于是他们积极开展跨海“拯救”计划。% k; Y: O7 p% {

3 U% B+ m/ H) p$ L4 y“德国整车企业希望通过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继续保持和被收购企业的供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被收购企业的稳定发展;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国外企业获得核心技术,这样也能得到德国整车企业的认可,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在分析中德企业各自的动机时,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 T( }9 ^2 k% t8 {( d6 m! H5 t* Y3 ^& v, E; j3 I: z6 f
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何魅力?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2 C/ u7 b; f1 S! P( E6 D- y* v7 U

+ I1 F( R" E. u; I- D( N一是技术领先。中国投资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收购获得核心技术。二是规模适合。德国大量中小企业受规模所限,总体收购价格不高,适合中国企业并购。三是客户优质。德国一些零部件企业往往是为大众、宝马、奔驰等整车企业配套,收购有利于开拓欧系客户。四是政府推动。欧洲政府为确保国民就业,只要买方承诺保证员工福利和养老金,甚至还可获得当地政府的融资和支持。
0 A8 @* ?" U( O1 B8 z( V过去,一些德国人对中国投资商有偏见。他们认为,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得到一定资源后,会关闭工厂。
* S$ m/ P8 d9 y0 q* Q' V% O8 F' H8 `9 B7 U& l. i/ O4 H1 W& F  K
“不排除并购后技术转移的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符合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规律的。例如,中国目前也有一部分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在向外转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是单纯并购行为,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持久创新力。同时,许多收购都是附有连带承诺和约束条款的,关闭工厂往往要受到企业合同和当地政府的限制。因此,简单认为中国把技术买走之后就会关掉工厂是非常片面的,德国人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罗兰贝格相关人士说。0 e9 y  j$ g7 \! [3 U' Y+ i& a3 Z

0 a0 P& I+ M' E偏见逐渐减少,使中国企业赴德投资的舆论环境得以改善。7 _1 _/ Q( w# [: c
0 F# [. l+ F1 t7 V9 v9 ^
■熟知规则方可成功6 `. K" x$ J6 J+ I

: Q# Q- _+ g, d; t/ z“中国投资者在进行并购时有自己的优势。如,**的政策鼓励;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较充裕的资金等。同时,投资者也应看到自身弱势,如,缺少全球化跨国运营经验;缺乏并购后整合经验;海外管理资源特别是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高管团队数量和质量不足;体制上的一些制约等。”专家建议,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方能少走弯路。
9 R6 B9 W9 A1 ~, `' x6 ~$ ], K7 N/ }$ p  l0 _8 l
在重庆轻纺收购德国萨固密的谈判结束后,该集团总裁张文卿用“确实很艰苦”几个字来形容谈判的过程。竞争对手的强势,中外文化的差异,国外法律制度的不同等,让国内老牌企业的高层认识到赴德收购之路充满艰辛。据悉,当时,他们同时需要和萨固密集团和其股东、6家银行、6个OEM整车厂、2个工会进行谈判。$ `7 y6 N8 ?5 B' Z

" e$ M* [% h0 U% h& H中国企业之所以绞尽脑汁进入海外市场,也是为了寻找一条未来在中国市场更有前途的出路。记者在采访国内整车合资公司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之所以没有实现百分之百的零部件国产化,是因为要通过全球采购的方式,来保证产品质量。”可以看出,一些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并不具优势,即便身处“主场(中国)”。
. ^; f/ q! s1 d, E
: P7 U# d& I& U; b当然,德国之“旅”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企业要做好充足准备。中国驻德大使馆经济参赞处专家对中国企业赴德提出三点忠告:/ \( b% R8 h) J8 X3 e8 F8 A7 m* [7 Z
" X! a' f$ ~0 [. }2 o& O7 _
一是充分调研,把握政策。中国企业要对德国市场做足功课,包括法律咨询、市场调研、行业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等,以此为依据确定德国市场在本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投资过程中要利用好德国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扶持资金需合理利用、统筹规划,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二是按序操作,招揽贤才。企业赴德国并购要按照并购程序操作。在准确理解和认识客户需求、竞争对手、销售渠道和法律常识的情况下,作出并购决定。招聘大量具有较高水平的德国人才加入企业,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和文化的多元化,提高知名度。三是遵守法律、节约成本。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的前期、中期及后期都必须对有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对于劳资、税务和环保等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和制定相关预案,通过聘请专业律师,合理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德国的工薪和税务成本都较高,尤其是当地雇员的社保部分支出占工资比例较高,工会还会根据经济状况提出加薪要求,因此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时必须了解当地《劳动法》,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提高效率。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11-17 21:37 , Processed in 0.02605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