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4|回复: 1

[业界新闻] 中苏合作开发橡胶资源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2 1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苏合作开发橡胶资源始末
9 k! v* E" [0 v: E- K  作者:张九辰  《百年潮》 2006年第6期 ; u: p6 r* T( ], b

  n6 @* E. k+ F" V& W! R: F: M! w  1951年,中共中央作出“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决定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大力培植橡胶树。华南橡胶树的种植,成为“一五”计划期间投资数额仅次于鞍钢的重点项目。一时间,转业官兵、科技人员、归侨侨眷、知识青年、支边农民,计20多个民族、数十万人参与到种胶事业的开创和建设当中。
" ~3 F1 X* C8 O4 W: X
3 C4 B' v4 ~, N6 Y  作为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什么会在建国初期短短的时间里,就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橡胶资源呢?) r# A, O+ _6 x

# j) n- S+ L  ~! T% M/ h, N  苏联对开发橡胶资源的推动作用6 F6 F2 h7 ~/ P2 f1 |% ?& [/ v

2 |+ ?& }5 z# |$ E4 Y  橡胶和钢铁、石油、煤炭,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四大原料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资。然而,橡胶树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要求高温、高湿、静风、沃土的生长环境。《大英百科全书》将南纬10度至北纬17度以外的地区确定为种植橡胶的禁区。按照这个标准,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没有适宜橡胶树生长的地方。2 ]' z8 ], t# d2 T) _
0 k8 u6 q9 ]: S. k
  早在20世纪初期,即有南洋归国华侨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盈江等地引种橡胶树。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胶园已经荒芜,仅海南岛还遗留有2万余亩、约120万株橡胶树,其中开割橡胶树约有60万株,产胶量也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6 M: o; m1 s  G( Z& r6 J. i2 Q! w+ g- ]* t, O3 [3 F; l) h, g
  天然橡胶的大规模种植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7 K" x7 Y$ i- ?! g  n9 R5 |7 J" y2 |& ^5 E9 W7 O. O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南方是社会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大面积热带地区。这种特殊性使得南方地区橡胶资源的开发,不但具有经济上的意义,更具有国际政治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需求,尤其是苏联的需要,成为推动**开发橡胶资源的直接动力。( x! @$ I7 c" V5 x; `9 u
  @  M2 \! {9 ?) i- \$ Y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向**提出中苏合作,在中国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建议。当时苏联人认为,中国南方的海南岛、雷州半岛,甚至广州附近,都有栽培橡胶林的可能性。同时,西方国家由于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封锁,作为战略物资的橡胶被列为禁运对象。在国外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只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国防和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资源。特殊的国际环境,迫使中国人向禁区挑战。
8 I7 N) D1 V* y4 W" J3 ]/ I: H% v( `' T" l! A
  在斯大林的建议下,中苏联合签订了《中苏联合发展天然橡胶的协议》。据此,1951年8月,周恩来总理委托陈云副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会议,作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决定在南方地区种植橡胶800万亩。《决定》还对华南地区橡胶树的种植,作出具体的部署。3 O  f( N% e# @+ ^. [# ^

7 C& t2 `" @$ r0 D5 j) ?  这项工作的领导管理机构华南垦殖局(后改称农垦总局)也于1952年初在广州正式成立,属林业部领导。华南垦殖局成立时,对外是一个保密单位。垦殖局由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兼任局长,广东、广西的党政领导兼任副局长。它直接指挥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五省区内开展种植橡胶的工作。
8 l" i. G, g9 I. Z+ x" n3 C) V7 V# J' }6 e
  为了推动工作,垦殖局从地方抽调了一批干部,招收了40万民工。1952年春节刚过,中央军委也作出决定,从华南地区抽调2万多名解放军官兵,组建起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一个独立团,分赴粤西、海南和广西等地设场、开垦,种植橡胶。这支浩浩荡荡的农垦大军,揭开了中国大规模发展天然橡胶业的序幕。他们很快便在华南地区先后建立起橡胶农场200多个,种植橡胶200多万亩。
3 z6 _# X% S( i0 A! F7 K2 L; J' i% P. S+ H1 S5 T
  1952年夏,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中苏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定,苏联政府决定给予中国长期建设计划以援助。在合作协议中,就有在中国华南地区种植橡胶树的技术合作协定。苏联政府决定贷款1亿卢布,帮助中国开发橡胶资源。作为对苏联援华的回报,这项协定更多地考虑了苏联的利益。- C3 |6 e' r& o/ ~

# R! F# b% Y  @6 |: q  开发经过及暴露出的问题3 V; p5 z2 D  X( J- ]8 N9 \+ G
7 ^+ N9 G3 r# E9 Q( Z; M& i. t
  到底中国南方哪些地区能够种植橡胶树?当时人们心里也没底。为了扩大种胶地域,林业部动员北京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植物系,以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金陵大学森林系等9个学校的六七百名师生赴南方考察适宜种植橡胶树的地点。林业部还找到中国科学院,希望该院能够派出森林、植物生态、分类和土壤方面的专家,协助工作。1952年,近千人的考察队伍经过广泛调查,勘定了200多万亩土地。考察队伍中,也有苏联专家参与工作。
5 R0 F$ b) @1 E* |. N8 }& t6 O1 x( k# x, C
  由于早期派出的考察队曾经在北纬22度的高州县城附近发现了3株橡胶树,于是华南垦殖局决定,以此纬度线作为种植橡胶的北界。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垦殖工作大规模地展开了。
' s$ O) ^) ~4 Z( I* V5 J5 A0 P; {- R0 |. k4 M( Y' {1 b
  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中国学术界也动员起来。中国科学院于1953年组织了以橡胶资源考察为主要内容的南方热带生物资源考察队,院内外数十个单位、百余名工作者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考察队伍。从1955年开始,苏联学者也参与到科学院考察队的工作当中。考察队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海南岛、雷州半岛及粤西、广西沿海地区橡胶垦殖区进行了自然条件和土壤状况的调查,同时也调查了当地防护林和覆盖植被的情况。考察队随后又开辟了云南南部橡胶树与金鸡纳树和咖啡种植的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学者们注意到了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并对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初步考察研究。) t$ U& R9 f3 N) G

. N- c: g) z6 |  过快的垦殖工作,等不及学者们的调查研究。许多地区种植橡胶树的工作都走在了调查、勘察、设计和规划的前面,投入人员也愈来愈多。1952年春,华南垦殖局在广西、广东和海南三地,开垦面积就达200多万亩,播种面积达90多万亩。至1953年秋季,华南垦殖进展迅速,种胶大军已经发展到50多万人。) t( Q  `0 v' p% t- ~1 L. P

' u, P+ u) o" Z, k2 p) ^! N/ F  参加考察的中国科学院人员,曾就防风、防旱、防寒、防止水土流失、禁止铲草烧山、采用“等高”条垦、改良品种、合理使用肥料等问题提出多方面建议。考察过程中,学者们对于开垦荒地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提出了改进建议。考察队结束野外工作返回北京后,又由中国科学院正式向林业部提出书面报告。但是,这些建议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 b1 o+ T. Y* M3 A7 O$ O
# S4 ^+ ]. r0 B) `0 w  由于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开发规划,开垦当年就出现了一些问题。1952年,一些农场就因所在地区风力过大而使种植橡胶树的工作全部失败;还有些农场的橡胶树在冬季发生了严重的冻伤,造成大面积的橡胶树死亡。1953年初,种胶工作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开垦土地的过程中,大片灌木森林被砍伐。经拖拉机大规模开垦过的土地,由于经营不善,在丰沛雨水的冲刷侵蚀下变成了荒漠。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数十万亩土地上原有的大片灌木森林,在开垦后变成了沙荒地,已开垦的橡胶园有将近50万亩地被放弃。$ U0 s/ S6 W. p9 v# V
- y" R- e4 o3 D
  逐渐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迫使种胶规模从1954年开始缩小。农垦系统疏散了种胶工人几十万,缩小植胶范围,减少种胶面积。农垦系统也注意到不合理的开垦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开始重视科学工作者的意见。林业部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华南热带林(橡胶)工作座谈会,共同商讨橡胶树的合理种植问题。会议决定,由林业部特种林业司和科学院秘书处领导,组织综合考察队,开展普查工作。科学院领导还建议农垦系统,在海南岛就地设置热带作物研究机构,以加强研究力量,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项建议在一年以后得以实现。) b# r  f( f! J3 S

* k* C4 N8 S' a2 j- u1 J  但是,在建立垦殖场的地域选择上,当时仍然沿用依纬度界线选址的方法,忽视了小气候的问题,在不宜种植橡胶林的地方仍然栽种了橡胶树,以致在1955年冬季造成惨重的冻害。在经历众多的失败后,1956年种胶工作停滞不前。
; d& v/ P5 I5 U1 X' _6 ]0 L3 \" {  H  H2 ]
  1957年2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亲自率领一支科学考察队,到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考察。考察队的成员中,苏联方面有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所长苏卡乔夫院士、森林土壤学家佐恩、地植物学家德立斯、植物分类学家林契可夫斯基、引种专家苏各洛夫等7人;中国方面有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顾准、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植物地理学家侯学煜、土壤学家李庆逵和青年科研人员江爱良等人。考察成员抵达广东后,另有林学家郑万钧、华南植物所张宏达、农垦部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成文等人参与。全队共40余人,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等地区前后工作20天。考察过程中,沿途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华南垦殖局下属的各农场为考察队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1 `5 H! s" }' W$ @& P

0 p; B6 B6 o& L  考察结束后,考察成员还在广州参加了科学院和农垦局联合举办的华南热带资源开发科学讨论会。这次讨论会不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还进一步推动了全面开展热带生物资源的科学研究。
8 K! W7 D9 D- a% h  同年3月,竺可桢以人大常委身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认为,琼海地区只有某些具备了特殊条件的地方可以种植橡胶,提出的结论性建议有以下几条: % A* i+ N0 U7 b6 F4 N7 F
  1.适宜于种橡胶树的地区,应该多种橡胶树和怕寒怕风的热带植物,少种别的生长条件不如此苛求的经济作物。 1 P) ^* T5 T: l  a+ @3 [5 @
   2.不适宜种橡胶树的地区,不要大规模种植。雷州半岛以及粤西地区目前一部分橡胶树生长不良,勉强维持着的胶园,应该考虑放弃。
7 _$ m* [  z* m0 a1 p! f  3.橡胶树的北移是可能的,但是必须先在许多不同地理区进行试验研究。在试种成功,产胶量和经济价值确定以前,不宜在较北地区大规模种植橡胶树。
9 A' J5 y1 P7 U, |# p  4. 华南地区,骤雨密集,在坡地上开垦而不采用“等高”条垦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就必然引起土地的严重破坏。现在除极少数农场已经采用“等高”条垦措施以外,各个单位对此还不够重视,以致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上不但土壤冲刷所造成的砂地蚀谷处处可见,而且新的砂地蚀谷正在逐渐形成。因此,关于垦殖工作,必须订出合理的具体规划,关于橡胶树的栽培、抚育、施肥等方面也是一样。 5 X2 y! b: J9 L# Y/ ~% l
  此外,报告呼吁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J% @/ [* Q  s+ i2 N; h0 T
   ! J, i  u4 g6 F
  种胶工作的调整
0 Z, }: E, R& H7 l7 P  
4 v$ I) f: g. s: [  橡胶资源的开发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国际环境的改变更使种胶工作雪上加霜。正在种胶工作停滞不前的时候,国际关系有所缓和。苏联已经不难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到橡胶,于是中苏联合开发橡胶资源的协议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 G1 V$ k6 z/ G2 u' }
  但是,种胶工作已经大规模地展开,并给生产部门和中国学术界留下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技术和学术问题。
6 I; c5 T  `1 U# i7 C/ R( r9 X  在生产领域,农垦系统开始调整种胶规模,制定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胶原则,并在适宜种胶的地区逐步摸索并积累种胶经验。   f4 e& i' S' C: M! V
  20世纪60年代初,农垦部门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针对过去的教训,在海南召开了全国橡胶生产技术会议,要求各农垦植胶区狠抓发展速度的调整,巩固现有的胶园;抓好胶园灭荒、补换种植和修筑水土保持工程,种好覆盖作物,科学施肥,大力推广国外优良品种。
7 I! i! H+ {% [( g/ k% z+ R  在学术界,考察的任务和内容也有所调整。过去为了配合橡胶资源的开发、完成具体的任务,考察内容大多围绕着橡胶、紫胶等几种苏联急需的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内容狭窄,涉及学科不多,而且考察地域也集中在海南和广东西部的沿海地区。 . E! s+ O# [. D# j1 x, ?/ M) o
  从1957年开始,热带生物资源的考察内容及范围逐渐发生了改变。中国学者意识到“开发我国热带地区的特种生物资源,必须先对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才能够真正“为制定开发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中国学者更是希望通过这项工作“丰富自然地理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发生学、土壤生物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等内容,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开辟若干新的方向,以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中国科学院考虑在中国南方的海南、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建立研究站,以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科学院在华南地区野外考察的内容,除橡胶资源外,还增加了动植物区系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到热带自然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研究。
$ }' I7 U& b- ^2 ~- l4 A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对南方地区的考察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生物资源方面,对自然条件的综合评价、农林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的考察研究等内容,也逐渐纳入到考察任务之中。 % W6 \3 s! @$ ~+ g' Y- X
  此外,中国科学院还将考察范围扩展到赣南、闽南地区,成立了“南方山地利用、水土保持考察队”,调查亚热带地区水土流失情况,并进行水土保持以及山地合理利用的考察与试点。至此,南方地区的考察由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的专题考察,转为资源开发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综合性的考察研究。
1 _& x) }0 y- I  P4 a& n: n  20世纪50年代对南方地区橡胶资源的开发,曾经造成过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但是,这项工作也带动了相关的技术改进和学术研究,培养了技术和科研人员。 / T( k' F3 J4 J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南方橡胶垦区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包括规划、育种、开垦、定植、抚管、割胶、防病、防灾、抗灾、救灾、制胶、更新和综合利用等多方面的成熟技术。同时,培养了一支多学科、多专业的推广专家队伍和技工队伍。 3 ?9 F3 i& M9 G& @' a/ x" n6 C
  经过农垦系统几代人的努力,海南省和云南省建成了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目前,海南垦区共建有近600万亩橡胶园,约有300万人在从事橡胶种植、加工业以及提供科技、生产资料服务、运销业、设备制造业等相关行业。云南垦区建立了40个国营农场,橡胶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天然橡胶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辟了新的道路,而且为支持全国经济建设和巩固国防作出了贡献。 . r1 J- T( ~5 f$ h2 T
   , n+ x9 C  l$ I0 ^
  (责任编辑陈小丽)
2 N) s/ h6 X- S* z4 W2 x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1-5-12 15: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种植橡胶,也经历了不少的措折。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11-24 19:50 , Processed in 0.02358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