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138
- 精华
- 积分
- 690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7-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face=宋体]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这些经典游戏吧![/face]/ J O2 R! R( c& }' }: \
( ~6 P# I. _. C" i# U+ }# c
; U/ N6 H9 ~) o
1、跳皮筋 9 F/ [( i, v; P
怀旧玩法: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麻栗子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
' x: D2 Q/ M8 p; O& H 运动性: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也要顺势摆动,还要保持身体平衡。跳橡皮筋的女孩多半都是灵秀的,因为经常这样运动所以多数身材都不错。
: U: m4 |* l5 D& x 可操作度:这种游戏不受场地限制,找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不会磕着碰着就行。取材也简单,几十根扎头发的皮筋,或破旧汽车轮胎、自行车内胎等,这些现在都能随便找到,所以可以让现在的孩子传承下去。 - z/ F/ S2 n/ c0 D7 T
: `) H4 m# d* y& _ 2、跳房子
5 c T) N# \8 C Q f 怀旧玩法: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 Y- Q: J$ f' @0 w6 U$ M* a! l3 ]
运动性:跳房子的游戏可以训练眼、手、脚、躯体的平衡能力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如果左右腿交替运动,效果更好。 $ A7 E) Y( g) z: N. j
可操作度:必须在水泥地面上玩,用粉笔画“房子”。不过,现在的学校走廊、小区的水泥马路上能让孩子们用粉笔画“房子”吗?
: w& z1 J5 H I8 C/ _/ U3 ^/ }& Z6 }& M
3、老鹰捉小鸡 " A1 H* U4 \8 {. O7 B. V( @# L
怀旧玩法: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
6 x8 t }8 \0 f3 V% q 运动性:这是一项奔跑强度较大的游戏,各种角色都要拼命跑,特别是“小鸡”要保持不“掉链子”,否则就处于完全无保护状态。一场游戏下来,尖叫不断,笑得脸上肌肉疼,跑得筋疲力尽,摔倒爬起来喘口气还接着玩。 1 Y6 V& Z* O" c) D
可操作性:只要是安全的空地,没有车来车往就能玩。而且不分年龄,成人小孩都可。 % j( J' i. e- ?8 H4 d, ^
& d( x: V4 e2 S
6 [# \2 f$ _$ j1 f( z1 W 4、抓石子儿
% x5 ?" ?( y3 @; A5 h2 Y 怀旧玩法:到河边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白色晶莹剔透的那种最好,5粒,大小相当,谁有这么一副石子儿,够叫小伙伴们羡慕的。如果没有的话,就用瓦片蘸水来磨。那时候真有闲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碎瓦片儿磨成齐齐整整的圆形。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
R1 j( M; i# B6 |; M5 n 运动性:体力消耗不大,但眼神和脖子要随石子的抛上落下而动,脑子反应和手掌活动都要十分灵敏。最好选块较光滑的地面,手指不至于磨出老茧。而且打磨石子时,还能锻炼“铁杵磨成针”的耐性。 1 g8 O- o3 S4 ^* N) A* O# D
可操作性:材料易得,场地不受限,家里、教室、公园、小区院子随处可玩。
5 a0 z" q6 x# c2 b; o! N “妈妈,你们小时候玩什么?”这是许多孩子都会问的问题,特别是在他们对手里的玩具失去兴趣,或者没有玩伴感觉无聊的时候。然后,妈妈就会把孩子搂在怀里,眯着眼睛回忆着那个年代的童年游戏。
0 B$ }0 g) p- V% }; S0 C 这场景,就像那首歌的歌词: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L. c, q) A9 E: A% E: g7 I4 Z- G2 s “那时候,我们可没什么玩具,但又什么都是玩具,简单、朴素,但很快乐满足。”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的父母一定会这样说,跳皮筋、跳房子、打弹弓、拍元宝、老鹰捉小鸡、摸瞎子、吹肥皂泡、纸飞机、滚铁环、抄歌词、藏猫猫、攻城、跳山羊、丢手绢、玻璃球、过家家……
0 \. w" f) p2 Q7 X 这都是那年代最流行的游戏,几乎南北通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多人玩,而且陌生人一玩就变熟人,要一直玩到天黑后妈妈扯着嗓子喊几遍“回家吃饭了”才肯罢休。
. U( w1 @- }2 K! Y1 ?0 s; G更重要的是,这些游戏把“走、跑、跳、投”发挥得恰到好处,让孩子的身体在“尽情”的游戏中均衡、健康地成长,“基本活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 s# N& Q) ^# C8 n) p8 g
6 m) W8 R" d6 Q# N* u1 { 5、拍纸片 ! V9 Y/ y: P0 ~" J8 E2 _! V
怀旧玩法:有些地方称“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6 B' m& U: R* X; k: E8 v2 u* T
运动性:能锻炼孩子的腕力和臂力,由于经常甩胳膊,男孩子们甩纸的那只毛衣袖会越甩越长,无所谓,在胳膊上卷几下继续玩。 c7 e" u/ l) ]! K
可操作性:材料低廉易得,用废纸、空烟盒都可以,而且不受场地限制,只要不是地毯就行。所以现在的孩子也能玩,不过,最好换着胳膊玩,好让两只袖子一样长。 3 A; k5 Z8 T* o9 c
4 j6 V4 t4 B" @: o/ x; w Y
6、摸瞎子
^7 ~) a6 l) w V# \# d5 Y 怀旧玩法: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
; o6 f0 g7 o; c 运动性:全身运动。当“瞎子”的人,还要充分用耳朵来判断,练习听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自古就有人玩,《红楼梦》大观园里就经常有玩此游戏的镜头。
) T' y7 L, {8 Y7 G/ c; Y* R+ U 可操作性:不受场地、人数限制,世世代代都能玩。
. y2 ]! j8 U/ f) ]5 }: N8 @: {! K' C$ d7 o
7、木头人 : R# G+ V; p+ p, Z" C& |) E- {
怀旧玩法:限制在一个空间内,比画个大圆圈,或在教室里,一个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紧急关头,马上喊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 # U( s1 a& b1 B' S8 n6 \6 k! B
运动性:跑步,玩伴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互相解救。
4 k5 e. W/ y5 N* S4 Z R& z5 S1 _ 可操作性:单纯跑步太枯燥,玩“木头人”跑步那就有趣多了,而且不受场地限制
9 s$ }; s2 }* |* _7 d* i# |4 V; T* s3 |1 E# F
8、吹肥皂泡 ! o! O& T' I9 A* S6 i0 N$ n u6 S
怀旧玩法:把妈妈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杆或芦苇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欢站在楼上或高高的地方吹,比着看谁吹得大,肥皂泡在太阳下反射出童年的颜色,五光十色。
8 l% k" h, b8 D1 e 运动性:嘟着小嘴,可锻炼脸部肌肉。 : r( f- C5 U! w6 a* K }
可操作性:世世代代小朋友都可以玩。 - R) j5 f* J2 I4 Z- s" X
; w" |1 U, ?5 _, Q; S: O" e4 [ # X- \' l. \) `& `
3 R+ T, k# R! A: [$ i, p# \
) I( N% Z _( S; \7 N3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