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673
- 精华
- 积分
- 26467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年间,单体产能增长近百倍,中国跃居有机硅单体最大生产国和有机硅产品最大消费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硅生产企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下一步,这些企业将面临着怎样的转型,才能满足这个"最大消费国"的需求?
: q* K# N. l+ @. j2 B# K
; X# E1 V) {; U R2 f. \ 单体产能增长出现井喷由于有机硅单体生产具有工艺复杂、流程长、技术含量高、投资大等特点,因而直到本世纪初,中国有机硅单体年产能还只有几万吨。而到2009年底,中国有机硅单体年产能已达到98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国。另有部分项目,按照计划将于今年内投产,由此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将突破150万吨。( z9 U/ A5 c3 {& P
0 m7 }; _! m1 p2 p' | 为何扎堆上游冷落下游在中国跃居有机硅最大消费国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大量企业扎堆有机硅单体生产,而下游有机硅产品开发滞后。例如2009年我国有机硅材料(折合硅氧烷)消费量约为40万吨,而中国的产量仅仅为27万吨,进口产品的比例超过30%.其中进口产品以技术含量高、中国不能自主生产的高端产品为主。5 T s [8 |( N- K2 N- \$ |0 m
- ]& Q, @2 I9 u1 C! v' J9 C
由此可见,有机硅下游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但为何企业会扎堆上游呢?究其原因,有观念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
% c) R) B$ c) M/ X
/ q7 t6 y9 M7 ]5 D& e 从观念上讲,大多数企业有着"择大弃小"的想法。与下游产品相比,有机硅单体更有规模效应。一位近年才做有机硅单体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我有规模,就有成本优势,就能占领市场。关键是看谁建得快,看谁成本低。"而有机硅下游产品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大多数企业选择去进入有规模效应的有机硅单体领域,而不是做下游产品。
( @. E" _1 I3 F$ c5 t& `+ J7 v2 r; K* r6 i% ?8 I
在技术方面,中国有机硅单体生产技术已经突破,而下游产品开发是深加工领域,技术难度大,进入门槛高。* B P0 n8 H/ t* B
; f7 g; q! b! H, n9 N3 T
企业扎堆有机硅上游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采访中,不少单体生产企业家告诉记者,他们心里也犯嘀咕:按照有机硅单体的这个增长速度,待年底150万吨产能全部释放后,如果下游开发还维持现在的水平,消化单体的能力就必定有限,那么有机硅行业无疑将面临单体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0 C+ W/ }" p; g, J X7 S- ]
6 n1 x* {; b0 C1 b' R( i
谁往下游走谁的路子宽有机硅单体的大量上马将导致企业陷入激烈竞争的"红海",而有机硅下游产品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
. O4 g8 ~0 a4 _8 _( a
: `* C( X5 s- t( u7 Y 从国际有机硅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沿着有机硅产业链,越向下游延伸,市场需求越旺盛。其中在个人护理品、汽车、建筑、电子电气里面的应用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需求增长也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近年来,道康宁公司和瓦克公司等主要依靠在汽车、化妆品等新领域的推广来促进销售。
3 Z" _$ ~) L* O4 D' t. V5 O. R- C( d4 d9 C6 {/ {
众多新兴的市场,为有机硅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市场机遇和空间。例如国家新确定重点发展的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机硅均大有可为,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对有机硅产业都意味着巨大商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