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6|回复: 2

全球合成橡胶工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16: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全球合成橡胶工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v( y. h2 x% b6 r- |. d# n6 i4 r

$ K: c1 ~: j3 O: A9 `7 T& S    源自美国次级房贷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放缓严重冲击到各行各业,与汽车、轮胎息息相关的合成橡胶原材料等也难免受到波及。; l) s) u% _: w0 E
8 |$ d1 z) A* X5 D, u
    本文根据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协会(ⅡSRP)和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的统计数据,对全球合成橡胶产能、供需情况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7 @: o4 ^2 I- E4 c2 V2 y3 j

% e: t  J% R0 a# S0 ]  b    一、全球合成橡胶产能统计
7 D$ g% U! W! F) N% ?8 j( ?, @+ R  `' T, [7 i( m4 R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全球合成橡胶产能过剩导致部分工厂关闭,而当时中国市场未全面腾飞,之后全球产能由90年代的1300多万吨下滑到本世纪初的1100多万吨。但随着最近10年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崛起,大量的新增产能陆续投入,全球合成橡胶产能很快被推到1300万吨,甚至向1400万-1500万吨迈进,2009年可能超过1400万吨,预计达1420.6万吨。2009年全球合成橡胶产能按地区分布情况见图1。
6 }5 P; q3 I  b( w7 @" d( U; C! Q6 k) X/ c5 v1 h% \
    从图中可见,亚太地区(A&O)的产能比重已高达40.6%,接近580万吨,远超过北美(NA)的约300万吨(21.8%),以及欧非地区(WE/ME/AF)的近300万吨(20.6%)。亚太地区产能比重10年前才占到约30%,其市场可谓成长迅速。图2显示了2009年全球合成橡胶产能按品种分布情况。8 m+ g1 ]* U$ U# q

  a$ |1 F- Y& Z    其中,SBR(包括ESBR与SSBR)约530万吨,稳居龙头,其产能比重高达37%;接下来是约300万吨的BR以及约180万吨的SBC;EPDM约120万吨,已被SBC追上,位居第四。
5 P3 }! i) L& d$ r, ^$ N8 m8 Y$ b2 |& f1 o! \% Q
    1995-2009年全球各地区合成橡胶产能变化见图3。
) t6 \5 V# L( ^# W, O; F! Y% S& f4 l
    图3很清楚地反应了亚太地区合成胶产能的快速成长,10年中翻了一番,从上世纪90年代的280万吨攀升到现在的约580万吨,其中多半来自中国;欧美地区产能则呈现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状况;欧洲地区勉强维持在280万-290万吨水平:而北美地区则从90年代的350万吨左右衰退到现在的300万吨;前苏联地区产能更因其原有经济体制的解体,以及不具竞争性的技术和产品而大幅下滑到今天的160万吨左右,产能几乎腰斩一半;拉丁美洲合成胶则缓慢上升,目前维持在70万-80万吨的规模。
' h1 d5 q8 D# j: @, t6 A0 v' g+ @$ U+ O! L
    1995-2009年全球各合成胶产品产能变化见图4、图5。
2 A: L; c$ e  _
, C6 u: P+ ^4 y6 f+ p% A, J    从图4-5可见,产能变化最快的是SBR,尤其是ESBR最为明显。由于欧美的ESBR在上世纪90年代产能过剩,再加上1998年前的统计资料中包括了SBR乳胶,因此SBR产能有较大的落差,本世纪初下滑到只有约420万吨。之后由于亚洲新产能的投入,才得以回升到现有的约530万吨的规模。BR则从90年代的200多万吨缓慢成长到目前约300万吨的水平。EPDM十多年未有明显的成长,勉强维持在约120万吨左右的产能。而SBC反而从早期的80年代甚至90年代仍被归类在小量特种合成胶的范畴,到后来大量生产成为具有近200多万吨产能的第三大类合成胶,远超过EPDM。1 I% Q- X3 I3 S7 N
& B3 J4 D% @0 \8 |
    IR是原苏联时期主要代用天然胶的产品,由于不具竞争性,在苏联解体后IR工厂陆续关闭,目前只剩约70万吨的产能,几乎是腰斩一半;IIR因为技术的垄断性,主要产能操控在少数几家大公司手中,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与德国的朗盛,并且随着汽车轮胎市场的稳定成长,目前全球产能已超过100万吨;CR市场一直未能有明显成长,其全球产能多年来只能勉强维持在40万吨左右,主要的生产厂商有美国DUPONT、德国朗盛、日本的TOSOH、DENKA、SDK,以及中国的山橡集团公司和重庆长寿化工厂;NBR的产能则呈现稳定成长,现有全球产能已超过70万吨。
+ _7 \, D8 G  N' U3 }( s3 R9 P/ E/ a# h( f3 |
2009年全球合成胶产能分地区及胶种预测见表1。
7 B/ D1 I; j$ \
! V3 {% W) s# Z* J3 f( M6 Z1 ? 3356.jpg , S. e4 q; }+ {
    从地区来看,亚洲地区近580万吨的产能遥遥领先欧洲的近280万吨,以及北美的约300万吨。再从胶的类别来看,SBR包括ESBR和SSBR的总产能超过500万吨,居首位,远超过BR的约300万吨、SBC的180万吨以及EPDM的120万吨。! U( x8 y" m3 ^6 d" s: r
/ ]1 N* N* c$ T; y9 ?1 R1 \
    全球合成橡胶主要生产商的产能比较见图6。
; q: I( T* R; M. C1 h8 _, @
! J! a/ o: j- {7 a: e    从图6可见,德国朗盛的产能超过120万吨,居首位;中国石化的110万吨紧追其后。目前,中国石油虽然只有约50多万吨的产能,但若加上其即将投入或正在进行建设的新产能,不出数年,中国石油的总产能也可超过120万吨。
1 z+ G' O! R  d2 k( T: I1 y+ @' t- C; h9 c7 \
目前已公布的全球合成橡胶新产能见表2。
5 w+ V3 A* E# v8 t* f) D 8969.jpg
5 _2 }+ k. G- ?7 M5 [( `) T  Q1 w# M. [4 \. J
    从表中可见,几乎所有的新产能都集中在亚洲、中东或前苏联地区,其中200万-300万吨的新产能集中在中国地区。这批新增产能有一个特色,就是有不少投资并非来自传统的大型石化公司,而是来自地方色彩浓厚的民营企业,如山东伊科思投资IR,盘锦振奥化工投资IIR,以及宁波顺泽投资NBR。
; D( I+ N! f$ E* m" R- M+ l) o* m( w* P7 t% K
    二、全球合成胶的供需分析
9 g5 A! {. M( u7 J$ g/ X) x4 b" J" D' ], m! S
    此部分报告的市场消费需求资料基本来自于IISRP与IRSG的共同估算。
" a! t+ A9 U) s- _5 Q
3 ]$ r' H  L6 B2 O% M8 L  r9 b' |/ H    2009年全球各地区合成橡胶市场供需预测见图7。; W; |, [2 I3 L

9 p/ I& n2 l$ H" p7 y# A& u/ H/ R! e    由于最近的经济衰退导致整个需求从前两年高峰时的1200万-1300万吨下滑到现在的1100万吨。有些地区的市场或有些成熟的合成胶牌号/种类的需求甚至衰退高达20%N30%。这种现象在欧美、日本地区尤为明显,使得这些原已产能过剩的地区更是雪上加霜。! S& G/ a% `7 [' q

3 q/ r: X$ B! E    图中除了亚太地区在2009年仍能保有需求(约620万吨)大于产能(约580万吨)以外,其它地区显然均产能过剩,尤其是北美地区尤为严重,其产能高达约300万吨,但其市场消费需求只有约160万吨,可预期北美地区在2009年将会只有不到六成的开工率。6 Z; D7 Q3 A  K& m: h6 ^  e% b

* Y: L7 z) ]. _0 K  c9 n    2000-2013年全球合成橡胶供需情况见图8。: ?* q6 D) S4 y
! D2 W* V7 ?" N# ~
    在经济衰退冲击下,市场需求近两年明显下滑。但由于产能的持续扩充,这几年的产能失调将更为严重。估计即使全球产能在2010年后仍可以1.4%-1.8%的成长率复苏,但这两年所累积的200万-300万吨的过剩产能仍需相当长时间的消化,这对产能过剩地区,如欧美、日本、韩国,甚至台湾都将造成巨大冲击。4 u* H4 g( ?: h' Z

* o* W" H6 e7 ~) m& l- L$ s    2000-2013年北美、欧洲和日本合成橡胶供需情况见图9。
# ~  |0 W4 [8 ^$ h9 n# E- p' y7 l" X$ r1 e+ H
    进一步分析发达地区如欧美、日本的供需情况,最严重的时间点可能在未来1-2年,过剩产能可高达250万吨。如何去消化这庞大的过剩产能,将成为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 |! N+ N/ P- u0 T7 P; B; V+ {5 V. r2 T
    2000-2013年亚洲合成橡胶供需情况见图10。
4 l, h/ X4 V' ]1 D9 W
: l, P- V7 n3 F: q  E9 j    图10中数据曾以IISRP/IRSG所做的估算为基础作过调整。由于2008年中国实际市场消费需求数量大概只有280万吨,但IISRP~RSG所做中国2008年市场需求竞高达340万吨,导致有约60万吨需求的误差。将数据调整后使得此图呈现的供需差距更为扩大。虽然中国市场需求在前几年成长强劲,造成亚洲地区产能不足,出现几年的繁荣景象,但随着新产能的快速投入,以及近来经济衰退的冲击,很快会导致未来1-2年的产能过剩,有可能达到150万吨。
3 d% g/ ~1 A- `6 j% M8 d; c- U- _5 n: p9 Z
    中国市场在本世纪初,也就是数年前,曾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合成胶缺口,达100万-200万吨,适时地填补了全球产能过剩的窘境。但随着中国新产能的陆续投入,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在2011年左右,中国供需也将达到饱和状态。当然,另一可能性是中国新产能投产推迟,分段陆续投入,可舒缓供过于需的压力。2010-2011年中国主要合成胶产品供需预测见图11。
8 b* r: ~( i2 x" F! d, i! f5 B7 Y  i2 W. v% c$ ?
    假设大部分已宣布的新产能都能如期完工,届时中国合成橡胶市场将会面临饱和状态。如图11所示,中国合成胶总产能可高达320万吨,而需求可能只有约300万吨。其中几个成熟产品,如ES-BR、BR与SBC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均可实现自给自足,但EPDM、IIR及其它较特殊牌号产品仍有部分缺口,需要仰仗进口。
2 c2 h! P  M- c$ f7 \% d+ i
! L7 C3 h% s! V+ _' ~    另外可从各类合成胶供需角度来看近十年及未来几年全球合成橡胶的供需问题。其中供需失调最严重的就是SBR,尤其是ESBR。在最近市场萎缩状况下,未来数年全球SBR的产能过剩可高达150万吨以上。2000-2013年全球SBR和NBR的供需情况见图12。
5 P% m% o+ s6 w8 a2 M, Q3 P/ U4 d, [! d# Z
    如图12所示,SBR全球产能未来数年内可上升到近600万吨,但市场需求只有400多万吨;NBR全球产能未来数年可能达79万吨,但市场需求只有约54万吨,产能过剩估计约15万吨。$ A2 ~& J4 S' F  S( J; [" w6 ^, G
8 f% E& {  t* ^5 B
    2000-2013年全球BR和EPDM的供需情况见图13。
4 `  V( S% o3 |: J/ ]  H9 }) }
- d* o$ k8 S; `. p# @    图13显示,全球BR的需求推估在2013年可成长到250万吨以上,但产能可达320万吨。产能过剩缺口在未来2年尤其严重,估计2010-2011年左右,过剩产能可高达百万吨。EPDM全球供需在前两年趋于平衡,约在120万吨上下,2008年以后市场需求受经济衰退影响而下滑,未来数年产能过剩约在20万吨左右。
$ k  K. W2 ~) [# A$ i3 d% I. A5 s1 |# c$ @, h* Z. p
    日本是此波经济衰退遭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2004-2009年日本(通产省)合成胶(包括乳胶)产销、库存与开工率情况见图14。
+ y7 _! D9 r2 M. ?! X
2 e8 ~9 L/ T) g0 b! V    图14显示其产销以及开工率在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明显下滑,库存则大幅攀升。最严重的是其长期保有80%的开工率,居然在2009年初惨跌到40%不到。之后,或许全球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露出一丝曙光,图中显示开工率在2009年5月回升到60%以上,而产销也稍有回升,库存则大幅降低。但2009年第三季度丁二烯原材料价格开始暴涨,将直接冲击到合成橡胶的生产成本,未来趋势仍待观察。7 F# P8 v* X' L8 ]

. H* O9 b. g6 ^6 e    三、产业发展趋势
, S- v  f! C2 `3 H+ C( m; \5 J
2 C% L5 p& A; b% o7 H8 e0 y$ ]    综观全球合成胶工业十多年来的变化,可归纳出一定发展趋势。+ a, }" f/ t1 o' f
0 _" `3 B$ @5 |4 J" r5 j
    1.产业趋势/ ]9 h& g9 r3 _+ M; H3 }* K

7 b9 e$ P/ W  u    (1)企业重组
# g5 `% z! e/ b+ _* o1 z6 ~
- k7 ~1 B: G# t: \  Z; c    有多家石化公司调整其产品结构,或把合成胶产能转移,或退出合成胶市场。如壳牌公司将SBC事业分出来,成立了科腾聚合物公司;拜耳将合成胶事业分离出来,成立了朗盛公司;Total Fina则选择退出合成胶市场;陶氏化学最近也将其合成橡胶事业改组成Styron事业部,待价而沽。! W  _" e/ @; w

0 H  [1 j9 F, D" U3 \& H    (2)企业购并+ \+ X' c  I: x' Q) n8 W
6 x9 ?6 T: c; y/ b0 v
    这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快速进入市场的捷径。如德国朗盛公司兼并了巴西的Petrotlex,法国的E-liokem购并了印度的Apar。
" `6 M$ \$ V/ y& c$ j7 R* u4 V! \- u# C/ J0 A) T8 Q
    (3)非传统石化公司的新进入者* W+ V- Z4 f9 L2 A8 g$ d- l. C

/ T* j! s' v% X+ q1 [    在这一波亚洲的新产能投资中,增加了不少地区性非传统石化公司的民营企业。如印度的Pidilite投资CR,天津陆港投资ESBR,宁波顺泽投资NBR,伊科思投资IR,以及振奥化工投资IIR。
) Z' R4 _3 \2 ?# w. g
, p& p" b& S9 E9 z7 f1 s    (4)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差异化+ m: U7 e) ^/ u

$ r+ h: l- u3 x1 ?' s# a4 N    如日本可乐丽(Kurary)开发出SEEPS弹性体、科腾公司开发出新的SBC材料,来避免低价SBS产品的竞争,实现产品差异化。1 r7 ^" ~) Q1 H* M
+ T" }1 [9 R7 H+ \7 f
    (5)环保产品成为变革方向6 U7 h! R) a5 G4 s1 b  }

# C( a% |; q% Z: _% N( Z* g9 j- L+ c    随着相关环保法规的不断出台,如欧盟要求的非致癌性轮胎用原材料以及REACH法规的化学品登记等,绿色产品势必成为变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9 q& E: p/ O$ V) S: v& N. @8 v) ^4 _! Z$ t% {) [9 H  M7 F& K% c
    (6)产能过剩
* [& o4 Y' V% C/ u% t) @9 t1 w& D$ P) A
    如较成熟产品ESBR或BR,即使在中国也将很快面临供需饱和而达到自给自足状态。全球产能过剩在未来几年内将加速扩大,严重冲击到各地区的产业生态,如日本、欧美,其冲击很可能引起所在地国家采取相关贸易保护措施或手段。
) L. m9 T( f& H; B1 u0 F& O9 z. g* W2 o: \
    2.技术趋势
& X0 H  k$ X' V) {3 X6 r  w. o
$ P& ]: a" v: {$ `8 H( D    (1)绿色轮胎
! p# S3 X1 ~1 f! o- {7 I# [
3 A# }6 r) W: A) m5 n- g$ m& [1 H    美国新政府的能源政策势必影响到全球轮胎新材料的开发,以增加汽车燃油里程。奥巴马总统已于2009年5月签署了《国家燃油效率政策》,要求在2016年以前,一般汽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标准必须控制在35.5mpg以上,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跨国公司早已开始就此议题展开研发工作,并有各项成果。如朗盛宣布开发出可用于制造轮胎的纳米材料,以及高丙烯腈含量、低门尼粘度HN-BR;美国埃克森美孚与日本横滨轮胎公司共同开发的内衬层材料,可增加燃油里程;以及日本UBE公司开发出UBEPOL-VCR。5 h% _: t  L0 _- }2 c7 \1 g
. y1 |4 w% m' o. c; t
    (2)节能技术  i, ?( \: O' |$ r  C  L& c( Z: p

& b8 B4 h9 }5 q; `. W    如埃克森美孚开发的丁基橡胶节能技术,可将聚合反应温度从目前的-95℃提高到-75℃。此新技术不但能够节省能源,而且可以节省初期的投资费用。
+ D, ~2 C0 x8 X* A6 N" U! N; h3 O/ K- c) u2 f
    (3)合成胶生产工艺. R6 g! _) j5 L. C3 c5 y
& x0 M5 l7 \7 ]" M/ @. K$ r
开发SBC新材料技术,开发差异化产品,如Kraton开发的食品级SBC,可乐丽开发的特殊材料SEEPS。在EPDM技术方面,如陶氏化学开发的InsiteTM的茂催化剂技术,以及帝斯曼开发的ACE生产技术;可增加生产效益;BR工艺方面,则注重钕系(Nd)催化剂工艺的开发,生产具有低滚动阻力、兼具环保特性的轮胎材料,如西布尔和Synthos都陆续将其部分BR产能转换成钕系催化体系。$ o1 S! F$ M; Z- A
8 b1 K0 O5 @/ j5 ]6 [& f
四、结论6 S$ ~$ X- F: z/ I' p  l* i
( |0 ~. H0 @/ P* n/ W  d
    从整体合成橡胶产业的统计资料来看,在未来2-3年内,不但欧美、日本地区供需失调日益严重,即使中国ESBR、BR和SBC市场也将很快面临供需饱和甚至产能过剩的窘境,这也意味着全球合成胶产业将进入不景气的寒冬。数百万吨过剩的产能势必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去消化,许多企业可能也将以关闭或减产方式来适应新的冲击。9 z' M5 w2 u* y8 V& I% o- g- t. p* X
* S1 o% I& z' Z* }9 p
    在产业趋势方面,绿色环保节能概念产品肯定是技术开发方面的主流,而企业合并或重组仍是企业竞、争策略上不可避免的手段,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2-31 2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精辟。。。。。。。。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0-1-7 17: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收藏了,谢谢!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11-20 13:45 , Processed in 0.0245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