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673
- 精华
- 积分
- 26467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4年3月下旬开始,国内合成胶行情终于结束了持续近两年的跌多涨少的局面、步入了持续上涨通道。长期受困于高价丁二烯市场,维持负利润生产的国内合成橡胶企业曾一度似乎稍有喘息机会。1 c+ ?0 q6 f0 Q, n& {# L6 Q
% y$ o/ E$ _1 F8 t M 3月下旬至7月下旬,丁二烯亚洲市场CFR中国价格高低点价格相差约37%;国内出厂价,中石化华东开单价涨幅达到了43.75%。
- Y" J8 Z) X& }$ o; x- Q- J2 u: Y
7 b+ B: J5 a% J4 t4 f8 K" ^ 而合成胶市场方面,截至8月初,3月下旬至8月下旬,顺丁胶市场均价上涨了28.89%,;丁苯胶方面,以齐鲁化工城为例,齐鲁1502价格涨幅达到12.33%。
/ Q8 u. @$ Z9 R/ b8 T( S5 b
' I& I! t* g1 Q6 c+ g2 k 虽然价格摆脱了长期下跌的走势,但对于合成胶企业来说,幸福的日子还没有等来就已经再度陷入了更为悲惨的境地,受原料成本也在同期大幅上涨的影响,外购原料的合成胶企业非但没有实现扭亏为盈,反而呈现亏损逐渐加剧局面。# d' @) V& M8 N7 K$ \, W
- }7 ~% Y6 q: f
原料价格的大幅走高,带动了合成胶生产企业原料成本的上升。顺丁胶理论生产成本在3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升幅33.7%;丁苯胶,理论生产成本升幅21.3%。而同阶段的厂商报价变化情况是:中石化华东顺丁胶开单价涨幅29.52%;丁苯胶开单价涨幅15.79%。企业尤其是需要外采原料的企业装置开工率持续维持在偏低水平的原因也就可见一斑,导致企业只能被动通过降低开工率的模式平衡产销情况。2014年1-7月,国内丁苯胶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在6.5成左右,顺丁胶则更为“凄惨”、平均开工率不足5成、7月份的开工率甚至已降至4成以下。
. s: p& |+ g8 r4 V& S0 Y2 T# D( a4 E! L6 N x
在下游产品开工率持续偏低的情况下,丁二烯价格前期大幅上涨的动力来自何方,有分析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全球的丁二烯供应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于进口量减少和裂解装置原料改变等原因,用于丁二烯抽提的粗碳四原料的供应将出现下降,亚洲地区的丁二烯装置平均开工率将维持在80%以下。此外,北美页岩气的推广,美国大量石化产能都改为依靠乙烷脱氢来生产乙烯这样会导致丁二烯产量的下降,目前美国已是全球丁二烯最大的缺口国,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生产。2、丁二烯进口量大幅萎缩,短期的供需矛盾升级。上半年,国内进口丁二烯11.27万吨,同比下降40.55%。进口货的大幅减少,促使国内库存迅速消化,为价格的上涨创造了条件。3、此外,部分装置的停车检修也令丁二烯供应出现了阶段性的减少。
$ M* E' d, v: m) a3 Z2 E8 t$ s) b
受供应短暂下降的影响,7月份丁二烯价格出现了暴涨,虽然合成胶企业的出厂价也是极力跟涨,但受制于需求淡季的影响,涨势始终是终逊一筹,面对不断被侵蚀的利润,一些厂商只能无奈的进一步调低了开工率。& I( `2 `. P; e) s5 H4 J& O `
1 D$ B h4 h `. Z7 H/ V3 t
下游企业的更加“不买账”,终于使得丁二烯价格感受到了曲高和寡的味道,而其他一些利空消息也纷至沓来,首先,自7月份以来,石脑油价格整体处于下滑通道,进入8月份则更是加剧下跌幅度,丁二烯在成本降低过程中自然有所下滑,其实包括乙烯、丙烯等相关产品也有同步处于下滑阶段;其次,碳四价格的回落为部分BDH装置的开启创造了条件,如万达丁二烯装置已恢复运行;第三,巴西和欧洲货源的涌入也有对市场施压。3 f6 ^% H/ {: y, B8 D
0 F: t$ I- V# o7 ~: ? 按照目前的成本、利润、合成胶市场供需状况来看,目前面临问题包括:产能过剩、轮胎库存高企、合成胶自身已经处在了基本平衡的生存线上,虽然后期国内仍有一些新建下游装置可能投产、但其中多数装置仍是没有丁二烯的自给能力,看看现有装置的生存现状,这些没有自给能力的新建装置能保证自己的日子会比别人更好过?因此,可以说目前合成胶对丁二烯的消费暂时失去了弹性,今后一段时间内丁二烯价格的走向可能将主要依靠供应来决定:缺货就暴涨,供应集中增加就暴跌!
, e9 o- E2 Z& B/ z) b0 {# V0 t2 D
! l, H! q6 O9 k; _9 b+ Z (文章来源:金融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