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公出国(境)费# T0 \9 S5 r! Z( Y
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 ]0 ?6 |' h+ e2 i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 @3 W2 {5 z: r; t6 d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路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 h/ C" Y) ~, c/ N7 g4 `' k4 V# b
公务接待费- H5 s( W- O2 \
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y7 _" C" W1 A& k, d% Z' r' ^
7月19日零时,中国地震局在中央单位中首个以决算书形式公开2011年度部门决算,截至19日下午19时,已有92个部委公布“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在一天集体亮相,成为今年“三公经费”公开的看点之一。此外,今年还首次向社会公布部门行政经费情况。& x2 w& i. f% _9 D* t
发 布
$ | M# m; V! l, V, X. p: U地震局决算书零时挂到网上 ; }# i O, z% U, y
今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查通过了财政部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7月11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了此报告,并同时公布了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等17张全国财政决算表格及说明。按照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后,财政部应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即可公开本部门决算。依照上述程序,从7月19日起,中央部门开始向社会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并同时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记者从中国地震局的官网上看到,19日零时刚到,地震局的决算书就挂到了网上,可谓是相当“及时”。
3 K( U; k( O7 m: p与去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持续时间较长不同,今年各中央部门在19日当天“爆发式”集中亮相。截至19日下午19时,已有92家部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情况。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选择在一天集体亮相,这不仅彰显了我国推进预算公开的坚定决心,也成为今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看点之一。- T3 B8 _; j& K% `1 I* ?
观 察 ( V) P( ^; J& O0 P
“晒细账”更便于公众理解
' a: m/ ]6 v2 N今年“三公经费”另一大看点是要向社会亮“细账”。记者浏览各部委网站发现,今天很多部委在其官方网站首页突出位置“高调”亮相其决算,不仅统一了格式,增加了表格和解释说明,而且图文并茂,力图用更形象的方式让公众看明白。
' b4 ^4 i- E% s w与去年一串串让人费解的数字相比,今年中央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内容更加细化,很多部委详细列出了去年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车辆购置数及保有量,还有公务接待情况。
% K9 _3 `" I) X6 d+ Y以国土资源部的账单为例,该部详细列出了去年3535.78万元“三公经费”的去向。在因公出国(境)费用中,该部门共安排出国(境)团组233个,其中,考察团组135个,培训团组16个,参加各类会议团组82个,共484人次。我们也可以看到,该部去年末一般公务用车保有量277辆。! i- D: h( T' E/ L
: p ~+ ]( n! q/ |; [
# r, H. s2 k. v在财政部公开的决算中,因公出国(境)的开支内容细化到具体的会议、活动、谈判或考察,公务接待费用也详细列出了涉外公务接待的具体名目。# {$ D) }4 O4 D; ?% \- l4 Y
从中国地震局公开的决算书中可以发现,此次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即部门概述、部门决算表、部门决算说明及名词解释。其中部门决算表中包含社会关注的“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此外今年还首次向社会公布部门行政经费情况。首个亮相的中国地震局汇总去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支出59956万元。8 o) l! N7 H" e5 ]% P, t2 {
不过,记者仔细梳理各中央部门网站发现,在公开部门决算的部门中,并非所有部门都公开了行政经费。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是因为行政经费专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因此,不属于行政经费统计范围的部门和单位,就没有行政经费的公开内容。8 N. B1 a' _5 X2 z
解 读 # E; Y( {# O, _
财政信息公开的又一进步
* @) h2 ?' X: v3 a% k; |/ B从去年开始,国务院要求中央部门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决算,在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期待中,一些部门相继公开出自家“账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指出,相比去年,今年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更加积极主动,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全面细化“三公经费”等信息,更便于公众清晰地了解各部门财务状况,意味着财政信息公开的又一进步。# m7 t) V$ P: m5 C
但是,从去年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的情况来看,社会在肯定政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的同时,也有声音质疑一些部门公布时间拖延,报告内容模糊,“三公经费”的概念还不够明确。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1年七八月间中央95个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支出的准确定义都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而在各个部门的相关支出中,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行政事业性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经费”支出空间。8 |5 G4 A2 H. r: Y3 c1 w0 \
今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也表示,“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不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也容易造成社会公众误读。不少专家表示,“三公经费”账目公开时应该更加详细,要有总体数据,还要有数据得出的过程,而目前更需要细化和明确“三公经费”的概念和标准。
2 ?2 g. E6 n* z5 e! k, ?# Q部分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