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5|回复: 0

[企业动态] 上海老牌鞋企投靠电商摆脱倒闭厄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7 11: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世纪之初的2000年,一度雄踞中国鞋业老大的回力宣布破产,在外界惊愕的目光中,行业倒闭洗牌的序幕逐渐拉开。12年后,在上海嘉定大宏村的上宏鞋业厂房中,伴随着车间女工忙碌的身影和空气中弥漫的生橡胶味,曾任回力分厂一把手的胡其龙向晚报记者述说了同行的惨遇。包括上海胶鞋一厂到十厂在内的沪上40多家鞋厂接连消失,如今只剩5家工厂仍在支撑。转型期,外贸遇冷、原材料涨价、用工荒等打击接踵而至,令不少工厂处境雪上加霜。而曾被实体鞋业视为洪水猛兽的电子商务,反而成为其维持生存的救命稻草。
- t+ e; q7 }9 [0 ~1 H
6 L. Z' r  Y, w* J  回力倒闭$ w, y# B& m( D  V& ]
! o6 @% V4 G7 W. p& e1 O+ j
  金时代一去不返( J2 E& \( C7 m1 x. s

5 R' E8 h6 L& l+ _0 d, \  作为沪上鞋业的“老法师”,胡其龙的故事要从1996年说起。  I6 O, S" ]1 P4 B" r. |& l

7 Q: q0 P/ l* b6 O0 W6 v) {  当时国产运动鞋品牌回力正如日中天,打算在嘉定马陆镇大宏村开一个分厂,时任村委书记的胡其龙出面与其接洽,决定由村里提供土地和水电,设备和技术则由回力提供,每年向大宏村固定缴纳一笔收益。拍板之后,双方如火如荼地破土动工,新落成的厂房很快投入生产,效益不错。
2 z3 H1 x$ ~) r" C4 z8 z+ W  B5 ]' O& ]7 s; P4 u' n: l
  2000年,一个消息使胡其龙和厂里300多名员工为之震惊:回力总厂破产了!不久之后,另一鞋业巨头青岛双星也同样如神话般破灭,日渐消失于市场。
2 A$ w7 z# U3 r+ `' P3 L
& r. c( I/ m5 ^  ]  m: I  为了避免让几百名员工丢了饭碗,胡其龙所在的大宏分厂决定进行股份制改革,变成了如今的上宏鞋业,而他本人也临危受命担任了董事长。4 W9 T2 W$ o2 i5 F! H  W- n0 G
1 N! c, E0 @+ m/ Z# h
  与上宏一样,当时上海很多鞋厂都纷纷尝试转型,但均面临残酷的竞争。胡其龙回忆,当时沪上赫赫有名的上海胶鞋一厂到十厂,都是拥有四五条流水线的国营大厂,但随后均因经营不善而接连退出历史舞台。曾经全上海有40多家规模较大的鞋厂,如今只剩5家,而更小一点的鞋厂也只剩两三家在苦撑。0 ]$ X- _; f4 m* T5 d

4 f$ |/ ~# i) T. h( ^% C1 L  求生不易$ S, G" Y$ ^5 ?6 t0 M' `

' ~5 [( r/ R4 f& |4 w( D# l% U" E: c  转型路上危机重重1 g4 \. ?5 h: M7 i. P- [

+ i0 O2 m( Q- k5 n. w  胡其龙回忆,在2010年之前,外贸订单都是各家极为重视的资金来源。相比国内代工冗长的资金流转周期,由于外贸大多都是一锤子买卖,属于“钱拿到手就完事”,基本上回款只要2个月。厂家也不用为售后服务担责,就算有一些不达标的瑕疵,只要交货时能混过去就行。- P$ u  J6 Q3 ]+ N1 `
& j' W& h$ o2 |2 r
  不过,随后急转直下的外贸出口环境,令不少代工鞋厂瞬间“断粮”。由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的一份联合调查报告显示,受到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小企业订单量较2010年下滑严重。再加上越南、印度等区域企业以低价加入订单的抢夺,国内小企业低价抢单已没有空间。6 T& I$ S) _6 @5 D1 x# I
3 x6 T7 ^3 ?' p: u0 d" m) @
  根据海关数据,去年中国成品鞋出口在低增幅下走完12个月,出口仅增长2.4%,达到101.7亿双,比去年同期21.5%的增速下滑19.1个百分点。
' G2 k$ P% J2 \7 q% `$ R; I, l; Q3 @* I! n8 i1 n, ?
  失去赖以生存的订单源后,不少鞋厂只得关门遣散。而另一些试图打造自有品牌的鞋厂,大多铩羽而归。胡其龙坦言,自己在2005年、2006年也做过自有品牌,但并不赚钱。相比代工贴牌,自有品牌需要的渠道成本、宣传营销成本使厂里压力徒增,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4 O$ b) |* N! w) n: m, B6 ^
( Y6 O0 {  {. ?& u; z& Y! _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海的鞋厂做品牌根本做不过温州商人。 ”胡其龙表示,沪上鞋厂算上是硫化鞋的前辈,对质量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一些温州鞋企成本控制得很严,背地里偷工减料以换取价格优势。不过尽管如此,温州鞋企的日子同样难过。根据温州当地行业协会报告中的数字,从2003年到2008年的5年间,有2000多家中小规模的鞋企集体消失。( R6 k0 R2 S( U. R
# m0 c9 K& Q; l% c
  勒紧腰带, J) u! S4 w: j+ k6 V

+ d+ T0 {$ C0 w- t/ h0 g  鞋厂成本一年一涨, Y" n: j- X: _7 D- ~5 g

* W+ r! }% t. Y3 M/ Z) A  在上宏的生产车间中,四处弥漫着橡胶的气味,一排排女工在灯光下手工进行着成鞋的装配,原料加工、高温消毒等重活则由男人们扛下。这些员工中本地人较少,大多来自安徽、湖南等四面八方,年薪约在2.5万元左右。由于工资不比服务业有竞争力,其月均员工流动率达到了10%到15%。+ H5 V' n( s, y6 f+ o3 I
* m( }- j; q6 @) W3 a5 a0 ~  L$ ]
  胡其龙和儿子这几天熬夜算了一笔账,结果很让爷俩发愁。从今年4月1日开始,上海将再次上调最低工资,由1280元调至1450元,这样算下来,今年上宏的劳动力成本将多出108万元。同时上调的还有个人缴纳社保公积金最低额,在未来的五年中,鞋厂还将为所有外地员工每年多交10%的社保基金,等于每人要多交190元。以现有500人的员工规模计算,又是一笔95万元的额外开支。
3 V; i' Y: ?4 g: x9 l9 V
) A" Y1 I- `3 i$ B4 m  z1 k  “十几年了,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唯独胶鞋业还是老一套,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低,严重依靠手工。”胡其龙告诉记者,一双鞋从采购环节开始总共要经过200多人的手,用人成本再怎么精打细算都省不掉。2 q' s7 O& o  Q* C* P. ]

, E3 b5 L/ z% ]. o  o; H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快,也把很多鞋厂压得喘不过气来。 “2009年初,橡胶价格还是每吨1.3万元,年底就涨到了2万元,去年最高峰时达到了4万元,棉布的价格2010年也涨了50%。”胡其龙心有余悸地表示,加上用工荒,即便在福建、广东等鞋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去年也有很多鞋厂倒闭,幸好他的厂目前有来自美特斯邦威、特步等的订单,尚能撑得住。
; L# ]1 r: x$ m
9 K% M- V$ G- G2 e5 V: `9 {  投靠电商6 ~; P  v( u# e# d
* @! t1 s& s! C% T4 g" \
  代工订单成救命稻草
$ k( {7 w' }( b! n( A
6 S9 c0 G$ F& M$ ~0 m: V4 d  在整个鞋业式微的情况下,上宏的生存之道多少有些戏剧性。他们争取到的订单,恰恰来自于被传统鞋业视为洪水猛兽的电子商务。
; A& }) J  h  V6 M% T8 f3 D4 w8 r4 i2 J8 o( i
  2010年,因为在业内做硫化鞋的口碑不错,当时广告打遍大街小巷的凡客诚品找到了胡其龙谈合作,但后者从来没听过这个网上的品牌,心里还直打嘀咕。- I1 O# |9 e2 j6 R2 u* y

) T7 e+ h* U  @- u  “一开就是5万双的订单,我当时就不太信,认为他们在吹牛,又不好意思当面说破。 ”胡其龙向记者回忆称,他后来跑到对方的北京总部看了好几次,看到实打实的库房和呼叫中心,才确定这不是一家“大忽悠”。
) k6 O+ \4 Y' x4 C) k
" H7 g) h) m7 z" o8 v" w3 ?. e  胡其龙当时不曾知晓的是,其他城市已有二十多家鞋厂主动毛遂自荐为凡客做代工,差点挤破了头。而他是靠昔日的回力分厂这块金字招牌,才无心插柳获得了订单。
* w' C7 _6 M9 |2 _  f5 ^
8 ~8 V/ U1 S: j  R  与电子商务首次合作的过程,用胡其龙的话来说,是“隔几天就大吵一架”。在这位老法师看来,这家年轻的公司提出了很多 “无理的要求”。比如对方要求帆布鞋的“超胶”(即连接鞋底和鞋身处的一圈橡胶带长度超标)不得超过2毫米,而上宏当时在做的鞋的要求才5毫米,可谓闭着眼睛都能刷。0 ^% |) @1 q; s, `$ E! x
4 v- w  P) e" T. Z* x! v
  此外,“开胶”(鞋底能承受几公斤的拉力)被要求做到3.5公斤,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国标才1.8公斤,之前另一著名品牌要求我做到2.5公斤,都被果断拒绝了。 ”胡其龙告诉记者,他当时发自内心地感到,真是碰到了个啰嗦的买主。$ u3 `& `8 R2 l/ _6 ^5 t9 S% s

4 ~6 S" w9 D4 h) f3 |. f  尽管难缠,但胡其龙还是乐观地看到,自己的鞋在业内有了更好的口碑。 “在和电子商务合作的过程中,彼此双方都是一种学习和进步。 ”他表示,去年凡客的代工已占到全年订单量的80%,一共做了230万双,工厂也实现了1.15亿的销售额。而随着乐淘、优购等更多的鞋类电子商务网站崛起,很多濒临倒闭边缘的鞋企也抓到了新的救命稻草。$ b/ J' Z5 }8 y
* T/ i' o. f' ~2 F
  “活着,就是胜利。 ”一位有近二十年从业经验的鞋企老技术人员感叹。
5 K" f3 y" G# Q! y% I) {( h4 W8 `/ |/ G( k5 j9 A/ s
  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无论外界的赞美和唱衰几何,胡其龙们,凡客们,都在静静等待着答案。- |! f( F% j! ~% D
+ r) Z4 p8 T5 S2 M' l
  记者手记% y' o' M3 I# i* V

! m" f) [: Y! M: H  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M8 r; v2 a! `
+ r1 K: i( Z1 n
  拥有每年来自电子商务的百万双鞋订单,这些经历了十几年风雨的鞋企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y+ G0 [0 g' f' Z5 I% T4 k

$ S- j( d, `: B% p  F' e  答案是“不”。
7 }; g& U8 R( j4 v; s) j; _/ ]0 E' [* G) N% J! a* w2 V
  一双标价129元的凡客诚品帆布鞋,促销最便宜时是59元,这显然还远高于成本底线。 “我们做一双鞋的利润率还不到5%,只能靠跑量取胜。 ”胡其龙坦言。对于具体的数字,他守口如瓶。3 h* K" d5 z! D

/ w" }7 u$ S4 d* b. e  而另一位为电商代工的鞋企老板透露,若不计入劳动力成本,一双鞋的成本在30元左右。这样鞋厂一双鞋只能赚2元钱左右。就算有几百万的单子,全年盈利也就在一千万元左右。面对各种成本上涨大潮,他们的处境仍谈不上好。
! Q$ U( Y# ~7 B) E+ V3 i) t* x) X, ?% R* @0 x
  如果拿赚的钱来扩大生产线,加大产能呢?受访业者的回答也同样是“不”。在他们看来,现在任何轻举妄动都会让现金流面临断裂危险。或许在这些传统老厂的内心深处,未来能否把宝全部押在同样倒闭不断的电商身上,也是一种冒险。
# I; x! H; y- W7 h2 F: O) Z8 m
6 T& Q1 d. g; j! W  自己亲自做电商、掌握定价权,或许是老厂的另一个出路。但在种种水土不服面前,即便是不少跨国企业巨头都栽了跟头,这条路又谈何容易?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11-25 22:40 , Processed in 0.0282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