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673
- 精华
- 积分
- 26467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1年9月6日凌晨,被奥巴马挥动“特保”大棒击中的中美轮胎案,历时两年多,最终以中国败诉告终,但国内轮胎企业和相关产业人士的反应却相当平静。按杭州中策橡胶法务部经理许友名的话说,“大家都是有准备的。该承受的早已经承受了。”
2 x- {+ S! F, H' G, B- C
( j: k/ y7 ?4 o* y迅速转舵调整结构
4 @) M' j% ^$ D) D4 j4 z. d! O/ i0 Q% w! s) k: G1 _! ~
“特保”案惊蛰,国内轮胎企业没有坐以待毙。众多中国本土轮胎企业马上转舵,在挖掘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国家的销售渠道。中策橡胶自然是其中之一。许友名在谈判的同时,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坐镇国内,有意识地调整了产品结构、优化了销售网络,并做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 y/ N" V9 p% i% p" d
, j+ P1 U: w# P+ l8 w两年的谈判期给了国内轮胎企业化解冲击的时间。中策橡胶杭州厂区里,气氛依然平静,生产线运转和工人上下班一切依旧。事实上,中策输美轮胎所占比例并不大,2008年公司销售额148亿元,其中对美销售额为1亿多美元,但却是浙江省最大的对美轮胎出口企业,直接为输美轮胎服务的工人达1000人。
0 w6 E7 A W# @' `
9 c. L' Z/ t% o1 }* }& ?“我始终认为,有竞争力的东西不是一个美国市场可以阻止的。”沈金荣这样解释。在出口受阻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诸多不利因素下,依靠自身的调整和主动出击,中策橡胶反而“大”了一圈。% j3 w. b1 X: V
9 k0 A: F/ n }; L5 @
中策橡胶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226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目前已形成年产4050万套、1000多个品种规格汽车轮胎的生产能力,其中包括年产11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2500万套轿车子午线轮胎、450万套斜交轮胎。在全球轮胎行业的排位从2008年的74位、2009年的13位跃居至目前的第11位。
) t# m w9 ], W T& S; U+ |" {: n0 U$ F+ `
“2011年春节我们很多员工初四就开始上班,个别分厂甚至没放假。幸好员工们都很理解。”沈金荣表示没办法。比如印度最大的汽车企业——塔塔,在杭州设了常驻代表,春节期间都来催货。
) S: b3 e7 b1 @3 i: E# G
; Z/ O8 j( s4 J" V4 |1 m$ x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认为,技术和产品品质才是征服市场的利器。“每年公司都要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科研,去年一下就砸了4亿元,年度新产品开发并投产达到了180个规格。”
1 b- ~6 b3 Y: V
& K5 d* q" g5 R; D9 _: y$ X从集众到集优
- b8 y9 o! j, ^- T9 }# N' a9 Q; \3 Y, W' x6 x6 R+ Z8 p3 f9 o( Y! h2 ]( H
中策轮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直接表现为2011年中策橡胶的扩产。杭州下沙厂区将建成全球最大的轿车子午线轮胎单体工厂之一,二期项目还将兴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研发中心,总投资是15亿元。
4 `6 }* F- F4 O2 m; b! w
# D' X1 t; t, J4 d+ ]: Y) }2011年6月,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签约投资80亿元在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建设子午线轮胎项目。4 o7 R9 O" Y* F) e, G$ I" i6 b
0 K4 U* C6 O8 T: D, P" Z# u7 m. [
8月,中策橡胶在泰国建设海外工厂的计划正式施行。目前,中策已经打进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市场,中策已成为公认的“第一品牌”。“2009年11月阿根廷对中国轮胎提出反倾销、反补贴,在应诉的时候到海关一查,我们竟然占了对方市场的45%。”沈金荣对此颇为自豪。
2 l6 L) L$ [ p- W- b/ Y0 q
+ R% F3 ^% m$ E0 c$ U中策橡胶的快速持续发展从创始到逆市增长,颇具传奇色彩。
' ^) X2 [. h/ C( v8 i
( o% F) H( {/ i* l1992年,印尼华裔商人黄鸿年在华创建了中策集团。黄鸿年非常熟悉中国,60年代初,“富二代”的他在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26中就读中学,并参加过红卫兵,到山西农村下乡插队,人脉关系为黄鸿年日后在华收购的轻车熟路埋下了伏笔。9 ]7 s2 O2 l$ D
1 P0 B; W% v" R6 e+ `, s就在1992年,黄鸿年经当时的山西省省委书记王茂林的介绍,成功收购太原橡胶厂。从讨论合资到开业运营,前后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之后,黄鸿年转赴杭州,在市长王永明的促成下,收购了当时效益很好的两家企业——西湖啤酒厂和杭州橡胶厂。; f. C# k% @1 v
0 w0 s$ Z5 Y! T5 r! L' {0 O Q* n媒体给他的定义是:最早从南巡讲话中读出商机的外籍企业家。有股市“金手指”之称的他收购了香港股市一家名叫红宝石的日资亏损公司,将之易名为中策,配合“中国改革开放策略”之意。6 ~! z3 c! q S9 [& N8 S, P
) b8 q u" l b% Z黄鸿年把重点放在了橡胶轮胎行业。他将太原和杭州的两家橡胶厂纳入到百慕大群岛注册的“中国轮胎控股公司”名下,而后增发新股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后,他又用募资所得的1亿美元先后收购了重庆、大连、银川等地的三个轮胎橡胶厂,中策所得的五家工厂中有三家是中国轮胎行业的定点生产厂。中策橡胶自此走上发展之路。8 c8 \% R' q; U% V/ O; _4 b7 R
0 y% [( C/ r7 ?$ w' ]0 X5 |2 y! u0 z
被技术决定的命运
3 z/ X9 C* w6 Y3 @' ^
" u, \) y' D' z1 u经历了“特保”风波,中国轮胎行业很清楚:整合已是迫在眉睫。轮胎行业专家认为,现在轮胎企业小而杂:“我们自主品牌的轮胎产品比合资企业便宜一半,成本优势明显。如果技术再获得提高,就有了与合资品牌竞争的实力。但如果一直仅凭低廉的价格去占领市场,技术水准一直很低,那么很容易被发达国家扣上倾销产品的帽子。”; [! u, [# y" S# }
4 a* G5 r# K* w; l F% D5 I+ c2 W9 g
2010年全行业3%的增长中,中策的增长为11%。并不是所有的轮胎企业都有中策橡胶的实力,在“特保”面前,行动迟缓的企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6 l$ V: T) f O* R) l2 O
( q( I x3 Z' F& |( x$ O山东某轮胎厂的工人们表示,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特保”这个词,更没有想到美国总统的一个决定会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命运。工人们表示,每个星期多了两三天的休假,“企业肯定受损失,产量低,我们休假多,工资就少。”
5 a) b0 |2 A _2 U% D4 ^9 j! g0 r! o1 M" O* ~6 S% Z/ j
美国的“特保”措施直接造成中国轮胎产业12%的产能过剩。“那时候的影响远比现在来的大得多。”一位轮胎行业业内人士称,2009年中国轮胎企业出口受阻,失去了当时近40%的海外市场。
K* s, }- o! F! A7 i
- y ]; Q; _# n! u6 X* e6 u# A9 z退守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的轮胎企业很快发现,自己还面临着与合资品牌的激烈竞争。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公司在内的轮胎列强在“特保”案之后,依然在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山东某轮胎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同外资公司相比,本土公司的轮胎产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竞争很残酷。
" o" s4 o! w8 c4 m
" ]* _% C& N5 {5 s E沈金荣认为,技术和产品品质才是征服市场的利器。“每年公司都要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科研,去年一下就砸了4亿元。年度新产品开发并投产达到了180个规格。‘特保’后各国跟随美国对我们进行设限,花样很多,有‘双反’的,有设置技术壁垒的。但一点都吓不倒我们。”沈金荣称,欧美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中策轮胎都能达到。 |
|